刚开始也不喜欢胡锡进,觉得他有点油滑,“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
对很多事情都模棱两可,给人一种和稀泥的感觉。
但最近的两三件事,觉得这人也还可以,虽然有点圆滑,但尚不失厚道,不偏激、很理性,观念和认知都很正确——至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为国为民的方向。
人的认识总是不断变化的,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律。
譬如毛星火起诉莫言的闹剧——明眼人一看,这人就是炒作的,碰瓷手无实权的名人,来搞流量的。
但网上有很多无脑的人——莫言的书一本都没看过,但一听毛星火说莫言侮辱先烈不爱国,他们立马就激动了,不去辨别这说法的真假,就跟着吵吵嚷嚷,形成推波助澜之势。
对于这种被误导的民意,胡锡进明确表示了反对,反对这种捕风捉影、反对以文定罪、反对上纲上线。
虽然知道会被无脑的人骂,虽然知道会被扣帽子,但胡锡进还是要为自己的坚持发声,为舆论不偏离正确的方向而发声——这就很不容易,是一个文人基本的底线和风骨。
而反观司马南——还是习惯称他为夹头,——从来都谈不上喜欢。
夹头是靠坑蒙拐骗起家的——以前是搞气功的,把老婆孩子润到美国后,自称北京朝阳区公民,以爱国斗士自居,干着唯利是图的勾当。
如一只苍蝇一样,盯着每一个热点 ,煽风点火、落井下石、阴阳怪气、制造矛盾,唯恐天下不乱。
对毛星火起诉莫言这件舆情热点,司马南也嗡嗡的毫无例外的盯上了。
夹头对网上的民意潮流很敏感,明白自己又有机会成为民意的旗帜——至于这民意是否被带偏了,他才不在乎。
夹头意料之中的支持毛星火,如同给毛星火打了一针鸡血,被带偏的民意更加汹涌波澜。
当然,还是明白人多,法院驳回了这奇葩的起诉,官媒、官方的出版社也站出来,说莫言的作品没有问题,他获得的荣誉是为国争光。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答复省信访局转来的信访件的回复中,称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一部符合国家出版规定的虚构作品,一直得到广大读者和业内专家广泛认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原创文学中的一部公认的经典作品。
大名鼎鼎的公众号《浙江宣传》更是重拳出手,一篇题为《爱国情怀岂能这样消费》的文章在公众号上推出,犹如一颗重磅炮弹砸向司马南、毛星火及其拥趸。
浙江的两家官方机构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莫言一边,对毛星火事件给出了定性:“碰瓷”爱国做流量生意。
这很打脸,但夹头完全不在乎——流量已经有了,收益已经到手了,目的已经达到了,夹头继续盯下一个热点。
前两天,四川成都新都区争议试卷问题连日来持续引起舆论关注。
试卷中出现了一篇被指涉嫌美化侵华日军和侮辱八路军的文章《杜鹃花落》。
众多网友义愤填膺,将此篇文章定性为毒教材,更是剑指其作者——直接将其扣上汉奸、卖国贼、精日分子的帽子。
随后在网上扒出作者的信息,一场网暴开始,大有将作者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意思。很快,汤阴县教育局将此文作者李佳前免职。
果然,司马夹头第一时间发了个视频,视频先是说这个事情,然后讽刺老胡怎么不发声,阴阳怪气的说老胡不发声自己也不敢表态——怕被扣上极左的帽子。
其实夹头何曾怕过争议,没有热点还创造热点蹭热度,对这个破天流量的热点又怎么能放过。
夹头的内心深处是很认可这个极左帽子的,并不是他认可极左的主张,他想要的是极左民意领袖这个位子——便于搞钱。
在讽刺完老胡之后夹头没有去分析这篇文章《杜鹃花落》,而是直接给这篇文章扣了个帽子——毒教材,美化鬼子,侮辱先烈。
帽子扣完了,直接开始批判,毒教材嘛,人人得而诛之,于是夹头的视频下面应者如云、一呼百应。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问到,碰瓷爱国做着流量的生意,百试而不爽,夹头玩的很溜。
老朋友夹头都知名点姓了,胡锡进只能发声。
面对再一次被带偏的民意,老胡很谨慎,发了一条微头条,先是肯定了网友朴素有真诚的爱国情怀,然后分析这篇文章是否真的美化日本鬼子。
老胡说的很谨慎,但还是被骂的体无完肤——这也许是老胡刚开始不愿意发声的原因,最后老胡删了自己的微头条——原来名人也怕网暴。
当然删了更不对,夹头及夹粉说老胡心虚了,但老胡也懒得辩解——对于有些人而言,是讲不清楚道理的。
我洗洗读了两遍文章,未看出有什么丑化先烈的话语,也未看出有什么美化侵略者的话语,只是从日本鬼子的视角去阐述一个恶有恶报、战争带来伤害的道理。
稍微理性的分析一下,一个多年的优秀校长,一个育人多年的老师,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个汉奸——仅仅因一篇文章就去定性?
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国人喊打喊杀,作为一个网络大V不去纠正跑偏的民意,而是推波助澜,这就是夹头的一贯做法。
当然《杜鹃花落》就问题试卷这个事情,我们坐等官宣。
我还是相信,官方会给一个正确的定性,而不会去曲解,更不会去上纲上线。
很多网友不服,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总结一下,个人对两个人的认知。
胡锡进是个坚持中庸但厚道的文人,虽然也喜欢搞钱但至少有良知约束,有自己的原则。
司马南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打着爱国的旗号搞钱,喊打喊杀冲向纸糊的城墙,而对于真正的城墙视而不见。
夹头的粉丝肯定不服,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
先假设一个问题,若你从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人中选择,你会选择和谁做朋友?
当然,胡锡进和司马南都是网络大V,都是坐拥粉丝一千多万的人,是不大会和普通的网友交朋友的,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粉丝。
这无可厚非,人都是选择和自己同等级别的人交朋友。
譬如司马南就经常阴阳怪气的批判:“我的老朋友胡锡进怎么怎么。。。”
如果,你能遇到胡锡进,和他打个招呼,他大概率会礼貌地回应一下,若是有什么问题,他会给你理性的分析一下,提个中肯的建议。
但如果,你是遇到司马南,他大概率会先了解下你有多少粉丝,然后看是否理你,至于你的问题,他会选择是帮你还是踩你一脚——这选择取决于那个能成为热点或者带来流量——取决于那个能带给他收益。
我想,真实情况大概的确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