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马伯庸作品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已经播出过半。
不过整体上反响平平,与平台上一部热播剧《狂飙》相比,热度十分有限。
实际上,它不过是原作中的一个故事而已,当然原作《显微镜下的大明》本是历史读本,还并不是小说,不仅体量小,而且又是历史事实,所以从改编难度上来说都是更大的。虽然这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也只有14集,可是比起原著的故事来说还是已经扩容了不少。
对比原著中的故事,显然《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遭魔改了。
这也是马伯庸作品的惯例。
可是比起以往作品,这部网剧魔改程度或许更大。
除了基本故事层面上沿袭了,也就是“丝绢案”,而从主线到角色人物,整个来看都大不相同。
先来看人物。
原作中的主人公叫帅嘉谟,这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而网剧中的帅家默显然是谐音改编了。
在原作中,帅嘉谟是一个对数字天生敏感,擅长算学的学霸级数学天才。这和网剧保持着一致,不过并不呆,也不傻,对人情世故也稍微通晓点。
最初是在歙县架阁库中发现了赋税的漏洞,基本上也和网剧保持一致,不过在网剧中又进行了前伸。之所以帅嘉谟会去架阁库,因为无聊又爱做题,刚好这里就成为了他的题库。没想到,对数字高度敏感的他就发现了“人丁丝绢税”的问题,当然秉着学术严谨态度,他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方才证实了自己的发现。
这之后,他就开启了拨乱反正之路。
当然真实帅嘉谟并不像网剧中那般呆,可以说是网剧中帅家默、丰宝玉、程仁清三个的综合体。
首先他会写讼文,通人情世故,不过并不会像丰宝玉、程仁清那样更高阶段,但至少也算是中级。在最初的呈文中,有着铁证、有着情感牌,有着政治牌,还有解决方案,可以说一篇呈文中考虑到了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而且是极富有心机的呈现这个案件,以引起官员的重视。但同时文中也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学霸的才能,因为具体的方法都是学霸才会想到的,而又结合到实际,最终这篇呈文是获得了官员的高度重视。
其次,他也有私心。不过由于史料不全,并不好妄加揣测。但是通过其身世以及后续的行为,可以看到他有着求功的私心。这就是网剧中丰宝玉参与这件事的一个目的了。
帅嘉谟,属军户,世代都是军人,作为特殊户口的他来说,却独对数字敏感,而在文武上表现都一般,所以仕途渺茫,最多就是做个管钱粮的小管理,所以一开始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而原著中的他更是已成家了,有着孩子。
而在“丝绢案”初战告捷后,帅嘉谟用公费给自己弄了一副冠带,也就是类似大红花来奖励自己。从京城归来后,此时圣旨已经下发,“丝绢案”有了结果,就是除了歙县,其它五县均摊其中的一部分税赋,所以说对于歙县以及帅嘉谟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当时歙县更是搞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
这些是可以说明帅嘉谟的私心的,除了为民请命,除了学术问题,还有为自己仕途考虑的因素。
所以说,帅嘉谟是网剧中帅家默、丰宝玉、程仁清的合体,换句话说网剧将帅嘉谟一分为三了。帅家默、丰宝玉、程仁清三个角色都是具有鲜明立场、特点的人物。
不过丰宝玉是虚构的,而程仁清在原著中也有原型,原名叫程仁卿,所以也是谐音改编的。
但是程仁卿和帅嘉谟起初并没有多少交集,他是婺源县人士,是极力反对税赋均摊的,更是组织百姓成立了议事局,也就是独立于县衙机构的,为的是反抗税赋均摊,这种做法等于说就是闹事,后果可想而知。
后来被内部人员陷害,最终被判刑“斩监候 ”,也就是死缓。但是自带讼师光环,而这是整个徽州地区百姓的特征,在狱中极力自辩,虽然改变不了结果,但是也并没有处死,而在众人帮助之下,躲过一劫。历经二十余年的牢狱生活,在同乡官员帮助下,最终发配充军了,又立大功,然后荣归故里。
而在狱中,程仁卿也并没有闲着,而是编写了《丝绢全书》这本著作,客观中立的立场将“丝绢案”全过程中的文献都收录了进去,这也才让后世了解到了这一案件更为详细的过程。
在网剧中,《丝绢全书》是由帅家默父亲写的,但是显然这两本书是不同内容的。
原作中帅嘉谟也难逃罪恶,毕竟其引发了其它县的骚乱,加上各种问题,最终也是被判戍边。但是依然是歙县英雄,县志中这样写道“以匹夫而尘万乘之览,以一朝而翻百年之案。虽遭谪戍,而歙人视若壮夫侠士”。
原作中,帅嘉谟、程仁卿都是英雄,虽然是站在对立面的,不管是歙县人民,还是婺源人民,都记住了他们,也是在地方县志中拥有一席之地。
对比可以发现,到了网剧中,两个关键人物都是有着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尤其帅嘉谟一分为三,虽然更有个性了,但是也失去了更为真实的魅力。当然也能够理解,毕竟影视化还是需要更加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才能吸引眼球。
再来看故事。
既然主人公都魔改了,更不要说故事了。
对于整个“丝绢案”来说,前后历时近十年方才有了结果,最初是帅嘉谟上告,然后因为被追杀,一度沉寂,之后又重新开始,上至皇上下至百姓,都牵扯其中,历经六县大辩论,五县暴乱,惊动了半个王朝,先后五版方案才算尘埃落定。
这起案件,将大明王朝的整个政治、税赋问题都暴露无遗,尤其是税赋的混乱,更是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大明灭亡的原因。
虽然在正史中这起案件不过一笔带过,但是多亏参与者的记录,方才让后世知道了这起案件更为详细的过程。
而到了网剧中,显然不能这么演绎,毕竟时间跨度之大,案件之复杂,牵扯面众多,加上更为详细资料的缺失,也无法更为完整地改编,所以就有了如今的短剧,让整个人物更加鲜明,让事件的脉络更为清晰,围绕着几个关键人物,进行着影视化的改编创作。
但是不得不承认,轻喜剧式改编,虽然让观众更加轻松了,但是失去了历史的某种严肃性,以及案件的冲击力、震撼性。不过可以看到播出以来整个剧情稍显拖沓,角色人物太过脸谱化,值得称赞的是整个画面的精致,颇具电影质感。
不管怎么说,《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从另一个角度去剖解大明,让我们通过一个小人物窥探大明的问题,而不再是庙堂之上的各种纷争,激发我们对明朝历史更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