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炮轰电视剧《三体》是平庸之作,却惨遭打脸!

以丹说娱乐 2023-02-11 22:43:09

继《纽约时报》炮轰《流浪地球2》后,如今又对准了电视剧《三体》。

近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刊载了一篇对剧版《三体》的评论文章。

在文中,直接说道,这部剧是一部“忠于原著的平庸之作”,戏剧呈现方式不有趣,演员表现不出彩,3D动画也平淡无奇,整体制作较为平庸。

甚至说道,“在科幻粉丝群体之外,这部剧似乎并未在美国掀起涟漪。”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出生于韩国的一位评论家,后来入职了《纽约时报》。

整篇文章的标题为:“三体剧评:一部中国电视剧在上映时间上击败了网飞”。

很明显,从标题上就开始进行着比较,我们都知道网飞也翻拍了《三体》,不过从播出时间上来看,如今国产剧版《三体》确实击败了网飞,但是在文中说的是网飞版进行了重大改编,并且获得了原著作者刘慈欣的认可,而我们这版《三体》只是在于忠实于原著小说第一部的内容。

看过国产剧版《三体》的观众都知道,对原著的高度还原无疑是该剧的一大特色,也是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国内豆瓣上直接开出了8.0的高分,而如今已经涨至8.3分,所以这一次无疑是成功的。

尽管出现了许多全新改编,但是无伤大雅。

可是《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却针对这些改编,进行猛批。

比如说道,汪淼和史强之间半严肃半搞笑的关系情节太多,还增加了记者慕星、史强全能助手徐冰冰等人物角色,以及“公式化的搞笑场景和悬疑场景”:史强照顾汪淼女儿以及长途火车上的谋杀案等等,这些改编“合乎逻辑”,但“都与科幻小说无关”。

当然要承认其中的一些改编也是国内网友吐槽的槽点,就如记者慕星的设计,但是对于汪淼和史强之间关系的演绎却是广受好评,这对叔圈CP更是火爆出圈。

这些与小说没有直接关联,但是一些却是影视化的亮点,也丰富了角色人物。

而这些改编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如慕星的镜头并不多,在中期就下线了,在后期就没有了这一角色。

有不足,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整体表达和质量。

不能以偏概全否定全部。

在国内,《三体》中“三体游戏”的高度还原更是好评如潮,但是没想到《纽约时报》却直言:原著中游戏场景里的生动景象“没能在剧中平淡无奇的3D动画中得到应有的展现。”

这样的点评显然就是睁眼说瞎话。

如果这样的呈现都不叫生动的话,那么真的就没有生动的了。

文中还说,在国外播出的剧版《三体》的多种语言字幕,令美国观众感到困惑,认为翻译生硬、不地道,更是直呼“在科幻粉丝群体之外,该剧似乎并未在美国掀起涟漪。”

显然这不属于剧集本身的问题了,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后总结道:“这部剧整体制作质量——布景、表演、音乐的使用——都低于一般的优质剧集。”

不知贵报所认为的优质剧集到底是什么?

纵观整篇文章,整个点评,处处透露着偏见、歧视,并非是理性客观公正的评价。

当然,即使有着如此评价,但是在IMDb的评分却达到了7.9分,这无疑打脸了《纽约时报》。而具体到单集评分,从第12集开始,每一集的评分都在9分以上,其中最后几集更是集集在9.5分以上。在普通观众中间还是反响强烈,给出了好评。

从IMDb评分可以看到这与国内豆瓣评分是保持着一致的,也是随着随后几集的播出,豆瓣评分不断上涨。

科幻影视作品,以往都是欧美的专属,在他们看来,我们是做不出来优质科幻作品的,但是他们都想错了,今非昔比。

电影《流浪地球》打开了国产科幻片的大门,《流浪地球2》更是已经跻身至世界顶级水平。

而剧版《三体》也是打开了国产科幻剧的大门,可以说是第一部优秀的中国硬科幻真人剧,在国产科幻剧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

在最后几集对古筝行动的呈现,可以说也是顶级水平的,就犹如《流浪地球2》对太空电梯的呈现。

当然剧版《三体》不仅仅只是注重形式,更是有着思想性、现实性、艺术性,有内容有内涵的一部优秀作品。

尤其青年叶文洁的塑造和演绎,从人性角度出发,然后扩展到整个文明之间,格局不断拉大,思想深度也是惊艳的。

在当下,需要更多像《流浪地球》《三体》这样的国产优秀作品出口海外,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叫真正的中国式科幻巨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软实力,而不是再被公然嘲讽贬低。

总之,国产科幻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已经打开了大门。路虽难,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漫漫长路,必见曙光!

0 阅读:69

以丹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