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桃饰演的女主角沈琳原本是一个叱咤职场的职业女性,人力资源总监,拥有税后两万的丰厚薪水。
在丈夫的恳求下,辞职回家生孩子,没有再重返职场,甘愿在家做一个全职主妇。
丈夫是准上市公司的副总,收入不菲,能够负担家里一切开销,自然有条件圈养太太。
沈琳带孩子的闲暇,会经常插一束花,为自己做一杯咖啡,自拍一张美照。
特意露出那一枚闪亮的大钻戒,配图岁月静好,唯恐别人不知道她过得很好。
而丈夫则每日在公司老总后面鞍前马后,麻溜的排着马屁,应酬着各式各样的酒局。
一个专心拼事业,一个全职带俩娃,把家打理得仅仅有条,这样的搭配看着也没有什么不妥。
夫妻俩平日里看着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是许多人羡慕的神仙伴侣。
只是再和谐的夫妻,一旦遭遇到生活中的风和浪,俩人的感情也即将面临着现实的考验。
02
丈夫那伟的老板忽然看破红尘,出家去当了和尚。
留下一个烂摊子丢给与他早就貌合神离的妻子,公司一下子陷入了困顿和恐慌之中。
老总夫人原本就是个女强人,在这样的重压下隐忍着尽快平息了风波,让公司继续稳定运转。
只是那伟这样没有核心资源的老员工,只有忠诚度却没有实际竞争力的人,时时刻刻感觉到焦虑。
他是“大哥”的人,却不是大嫂的心腹,很多事他得避嫌。
因为一不小心大嫂的怨气就会撒他身上,因为当初是他替大哥找到的禅修之地。
虽然他当时只是完成大哥交代的任务,可是如今他却无意中成了罪魁祸首。
就在这样自身难保的时刻,还冒出了一个大哥为前小三注册的公司债主来找那伟讨债,因为公司法人的名字是他的。
他大哥当年借用过他身份证为小三注册过一个小公司,没想到如今他被坑了进去。
虽然是冤枉的,他不敢声张,因为被老总夫人知道,他便完犊子了,只要跟小三有关的事,她都会原地爆炸。
要他一下子掏出80万现金出去无缘无故填补这个冤枉债,他心有不甘。
但是那债主一会儿找上了公司一会儿又找上了家门,他不得不去找妻子要银行卡。
他不敢说实话,因当时借身份证出去时妻子就极力反对。
只说公司要垫款,妻子肯定不相信,两个人为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03
那伟承担着极大的压力,一边翻箱倒柜找银行卡,一边喋喋不休地吐槽和埋怨。
原来平日里那温厚的脾气都是端着的,都是忍着的,一遇到问题眼前的男人便把埋在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
他认为整个家就自己一个人最累,就他一个人在付出,而老婆是因为懒所以才在家里待着不出去上班。
他全盘否定了一个家庭主妇对这个家的所有付出,认为钱是他一个人的,并非夫妻共同财产。
他忘了当初是他恳求妻子不要去上班,辞职在家专心生娃带娃,最终让她与社会脱节。
同学会上,她的同学们各个都功成名就,就她一个家庭主妇。
她虽开豪车住豪宅,但是依然被别人看不起,话里话外都是对她的歧视和嘲讽。
04
沈琳经过一夜的辗转难眠,狠心抛下了老公和孩子,离家出走了。
她想让自己静一静,原来看上去岁月静好的美好婚姻,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原来她对这个家庭的付出,这个男人平日里嘴上虽然没说,但是心底却如此意见,如此看轻她的价值。
她忽然想起同学聚会上那个和她针锋相对的女霸总同学,她的话当初那么刺耳难听,如今却像是金玉良言。
原来,她全心全意为了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自以为地位和丈夫平等,其实并不是。
看到这两口子争吵时,无数女性都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家庭主妇。
有些女人运气好,哪怕只是在家相夫教子,丈夫都会肯定她所有付出,尊重她的一切。
然而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女性,为了家庭不得已做了家庭主妇,或者是老公求着自己做的家庭主妇后。
只要手心向上的时间一长,男人们便会暴露出一副是我养你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模样,像极了一个上帝。
女人们原本也可以踩着高跟鞋驰骋在职场去大放异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而生儿育女的繁琐与操劳,渐渐磨去了她们的菱角和自信。
她们与社会脱节,自己的付出不被理解和尊重,最终活成了一个笑话。
家庭的经营是双向的付出,少一方的努力都没办法正常运转。
就像沈琳才消失了一个早上,丈夫就手忙脚乱,两个孩子哇哇大哭,老大上学去不了,他上班去不了,简直是一地鸡毛。
这些年没有沈琳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事业,让他无后顾之忧去拼事业,他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然而一句:“钱都是我挣来的,只是在你那保管“,一句话,狠狠扎在了沈琳心口上。
张小娴写道:
“有些失望是无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
希望你能保持独立,不要幻想完全依附男人而活,你不仅是一个妻子和母亲,你也是你自己。
爱情是从来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才能活出 精彩的自己。
做好自己,清醒自持,如果你拥有一个懂你理解你尊重你的男人,是你的幸运。
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希望你有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自信。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有这样一句名言:
“我们之所以要努力,是为了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生活推着走;
是为了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底气;
是为了在遇到喜欢的人和事时,不仅有真心,还有能力去争取。”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