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鲁迅骂战,那是民国文人的风流,两人绝没有私仇

微社评 2022-02-28 10:58:41

“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沫若先生”

许多键盘侠将这句鲁迅对郭沫若的调侃奉为圣经,还有很多人凑热闹表示:连周树人先生都去骂郭沫若,我们骂骂不也是应该的嘛,他郭沫若就是该骂。

不少人为了流量更是言之凿凿地表示郭沫若是文人中骨头最软的,他完全名不副实,其实多看过一些鲁迅先生的书,动一动脑子也能知道这句话根本不是出自他之口。

二人间的骂战确有其事,但两位大师绝对不会用这种侮辱的字眼进行攻击,他们间更多是观念上的不同,是对世界的看法不同而进行的“针锋相对”,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文人的风流,两人绝没有私仇。

1919年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文化运动更是蓬勃展开,文学界进入了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世,才子佳人辈出而郭沫若鲁迅正是这是时期的代表人物。

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吸取了明治维新后日本人所留下的科学,创新等经验,也就是在这段时期他养成了日后与鲁迅完全不同乃至相反的性格。

鲁迅同样留学日本,但他的经历所带给他的是无尽的悲观,于是他弃医从文开始思考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端,开始思考这个世界的对与错,他是战士但也是刺猬,坚强但同样敏感。

但郭沫若却不同,他比鲁迅晚出生11年,在日本所接触的是更好的环境,他所以为的世界是“善恶到头终有报”,他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少年意气风发时“,他面对腐朽不堪的环境往往是一腔孤勇。

二人对待世界的态度截然相反,郭沫若认为鲁迅的文章更多的是无病呻吟,他眼中的鲁迅不过是旧时代的余孽,无独有偶的是那篇郭沫若引以为傲的《女神》诗集,在致力于中华民族救亡复兴的鲁迅看来是浮夸的,所谓的浪漫主义不过是小资文人的孤芳自赏而已。

在满是知识分子的20世纪初,二人的代沟尤为明显。

1921年郭沫若一手创立的创造社,里面不少成员都是反鲁先锋,他们多次批评鲁迅的文章,尤其是《呐喊》,郭沫若表示这本书十分无味。文人相轻也好,互不对付也罢此时二人就相处得并不融洽,鲁迅受邀前往中山大学时看到邀请名单上有郭沫若三个大字即刻表示不想去了。

1927年创造社大火,社团里的一些年轻人十分看不上鲁迅,动辄表示鲁迅是“破四旧”,说鲁迅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在这种氛围下郭沫若更是对鲁迅心生厌恶。

二人经常骂战,郭沫若说自己很少看鲁迅的书,因为鲁迅是封建欲孽,反革命者,法西斯。这种强加的帽子给鲁迅看笑了,他公开表示我可看不上郭沫若,田汉这些人。

二者的骂战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在最激烈时郭沫若还表示过鲁迅是衣冠禽兽。

原因是二人都是包办婚姻,但都在外面娶了新的女人,区别在于鲁迅一直供养着前妻,而郭沫若对前妻置若罔闻,鲁迅知道这件事后对郭沫若的行为嗤之以鼻,但郭若沫却不服,他认为两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甚至觉得鲁迅娶自己的学生更加厚颜无耻,他给鲁迅写了封四字信:衣冠禽兽。

鲁迅多回一个字:才子加流氓。

两人的骂战常年不休,直到鲁迅先生去世。

1956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在留下遗嘱后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这时郭沫若还在日本,他听闻此事十分难过,连夜写了一篇悼文,名为《民族的杰作——悼念鲁迅先生》,他说鲁迅的死是不可测量的重大损失。这之后他又写了一篇《坠落了一个巨星》用来表达对鲁迅的崇敬。

二人间的关系像是互相斗气多年的好友,虽然嘴上互不相饶,但在心中绝对是相互尊重的,两人的骂战更像是一种风流,而非私仇。至于那句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更是无稽之谈。

0 阅读:20

微社评

简介:学车? 买车? 养车? 玩车? 关注教你玩转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