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于志学、于源春、马亚杰、么顺利、万徐良、孔维克、孔永军、王西京、王本杰、王国梁、王建虎、王建忠、王树立、王烨、王佑学、王家璇、业德骏、江文湛、朱春秧、庄晓雷、毕建勋、吕效书、孙君良、邢昕、安昕昕、张振学、张仁芝、李乃宙、李希勇、李新声、杜应强、吴涛毅、杨力舟、杨国彪、杨占山、罗宁、尚涛、郑力、金鸿钧、苗重安、周志义、周铭、周朝晖、胡明哲、胡永凯、姜宝林、晏本立、钟应举、赵克俭、赵伟乾、赵倩、梁文博、郭石夫、秦天柱、郭文涛、宿万盛、谢冰毅、喻继高、鲁慕迅、詹水秧
杨国彪,字木易、修竹斋主人,1969年12月出生于安徽凤台。擅长工笔花鸟、写意人物。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笔画学会理事,淮南画院特聘画家,淮南书画院院士,江淮书画院副院长。从师于刘长明、李传玉、李魁正、胡明哲、李翔、贾广健、唐秀玲等教授。2000年结业于北京天雅重彩研究所;2011年结业于中国工笔画学会高研班;2014年结业于唐秀玲敦煌壁画高研班;2016年结业于首届“华夏好丹青”高研班。作品多次在《美术报》、《人民艺术家》、《阳光艺术》、《当代书画》、《书画报》、《银河》、《矿工报》等报刊上发表;出版个人画册《杨国彪博古画集》。
作品欣赏
自古以来,一个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传统功底是否深厚。传统工笔画追求用笔生动、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逼真;而杨国彪老师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使其工笔画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一幅作品的好坏与艺术家的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所谓“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杨国彪老师的作品大多来源于写生和历代大师的作品,其作品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其韵律节奏之美的线条,逸趣横生,意境悠长,与美的构思相得益彰,宛如奏响动人的乐章……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说来也巧,杨国彪老师的第一次学习就是临陈之佛的工笔画,他感觉陈之佛的作品不仅造型准确优美,而且色彩典雅,学习他的画容易上路,接近学院的教学课程。杨国彪的老师为了让他打好扎实的绘画基础,同时又根据他性格的原因,所以开始学中国画的时候是研习画写意,几年之后改为学画工笔画。等打好造型基础之后再接着画写意画。这样才能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近些年来才慢慢的又被人们所重视起来,是由于工笔画容易出效果,视觉效果好,在展览厅内让人们感到是用了很多精力画出来的。尤其是学院的学生造型基础好,很容易出效果,并且在历届的国家级展览中工笔画获奖者较多,所以目前学画工笔画的人很多。工笔画市场也能得以升温。 杨国彪老师的画如其人,一方面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画中自然流淌着一种真实、一种率然不拘的大气和一种超然物外的性情流露。另一方面又总给人一种恬淡的倔强和逸气,淡泊明志,不事张扬,在自己的书画里注入了自我深湛的艺术才情、性情。不论工笔画如何改变都要有它的特色,工笔画的根本不能变,要在传统的技法上去改变它,工笔画的基础是造型准确,装饰感强,色彩典雅。要改变的是它的匠气和俗气,工笔画要有一定的写意性和涵蓄。这是一个画家一生的追求,学无止境。
早期绘画杨国彪老师主要是画矿工人物为主,在全国煤矿系统多次参加画展也获过几次奖。因为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杨国彪老师都是靠自己自学,在创作时把写生稿和大师的作品通过再次的加工独创成为自己的作品。其间也找了几个老师指点,为了打好绘画的造型基础才学习的工笔画,到现在已有十几年了。主要学习的风格是博古画,因为这体裁目前国内的画家还不多,为了不让这种体裁流失,所以杨国彪老师主攻博古画,同时现在也在画小写意作品,想把工笔画和小写意作品结合起来。他认为古人工笔画的作品都很精彩,尤其是宋朝的工笔画,让我们现在的人都很觉得难达到宋朝工笔画的水平。在杨国彪老师心里工笔画无“新旧”之分,如果非要说“新”不过是形式感和用的工具材料比以前新。对艺术上的创新,杨国彪老师还是以传统为基础,把古人好的作品学进去,深挖替力,多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站在大师的肩上看问题。同时再多去写生,多去观察,多看国家级的画展,提高自己的眼界,并且学到的大师的笔墨功力和写生稿结合起来画自己想表达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