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玉惜
编辑丨玉惜
前言
娱乐圈,颜值是敲门砖,也是双刃剑。对于女演员而言,外貌更是被赋予了过高的期待和苛刻的要求。
一张“讨喜”的脸蛋,可以助力籍籍无名的小演员一夜成名,成为大众追捧的女神;而一张不够“标准”的脸,即使演技精湛,也可能被贴上标签,限制发展。
“苦相脸”容易被固定在特定类型的角色中,例如苦情剧、悲剧角色等,难以突破戏路。
刘雪华、潘虹、童瑶等等,都被人说成是苦情脸,她们出演的角色也往往是悲伤坎坷的。那么这对于她们来说真的很吃亏吗?
苦相脸
娱乐圈中,不乏拥有“苦相脸”的女星,她们的演艺之路也各不相同,有的成功转型,拓宽戏路,有的则受限于“苦相”,难以突破瓶颈。
刘雪华,曾经的“泪眼皇后”,琼瑶剧的御用女主角,年轻时凭借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楚楚可怜的形象,红遍大江南北。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脸上的胶原蛋白流失,“苦相”愈加明显,不笑时甚至略显严肃和凶悍。
但她并没有被“苦相”限制,而是成功转型为“太后专业户”,凭借自身的高贵气质和精湛演技,将太后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再次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潘虹,另一位“悲剧女皇”,年轻时就以眉间淡淡的愁绪和似笑非笑的嘴角,成为悲剧角色的最佳人选。
而如今,她身上的“苦相”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倔强和威严,让她在“恶婆婆”的角色中游刃有余,成为荧屏上的经典形象。
童瑶,与章子怡相似的五官,却因下垂的嘴角和略带丧气的气质,一度被认为是“苦相脸”的代表。
然而,她并没有被“苦相”限制,而是通过不断磨练演技,在《三十而已》中成功塑造了顾佳这一复杂而富有层次感的角色,实现了从“苦相”到实力派的蜕变。
这些成功转型的案例表明,“苦相脸”并非演艺事业的绊脚石。通过选择合适的角色,扬长避短,并不断提升演技,完全可以突破“苦相”的限制,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
与通过转型来摆脱“苦相”限制不同,有些女星则巧妙地利用了自身的“苦相”,将其与角色特点相结合,塑造出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李沁,拥有出众的清冷气质,下垂的眼尾和嘴角更增添了几分忧郁和故事感。
在《楚乔传》中,她将元淳公主从天真烂漫到黑化的转变演绎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她自身的清冷气质和“苦相”与角色的悲情命运完美契合,才使得这个角色更加深入人心。
梅婷,也是一位善于利用“苦相”塑造人物深度的演员。她眼睛下厚厚的黑眼圈和略显老气的长相,让她自带一种无精打采和疲惫感。
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她将被家暴的梅湘南的绝望和无助演绎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她自身的“苦相”与角色的悲惨遭遇相得益彰,才使得这个角色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她们的成功表明,“苦相”并非完全的劣势,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特色,与角色特点相结合,塑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有一些“苦相脸”女星,虽然拥有姣好的外形和一定的表演潜力,但由于演技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或者角色选择不够精准,“苦相”反而成为了限制她们发展的因素。
李小冉,肤白貌美,气质出众,但却被观众评价为“看着就心烦”。
这并非因为她演技差,而是因为她长期饰演苦情角色,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同时她忧郁的气质和略带悲情的眼神,也加深了观众对她的刻板印象。
因此,李小冉需要拓宽戏路,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例如喜剧、动作片等,展现更多面的自己,才能打破观众的固有认知。
江疏影,虽然拥有高学历和不错的资源,但却缺乏一部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她本身的“苦相”并不明显,但有时为了配合角色需要,不得不暴露自身的缺点,例如在《清平乐》中,她的妆容和表情就显得有些愁苦和木讷。
因此,江疏影需要更加注重演技的提升,并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和造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对于她们而言,提升演技是关键。只有通过精湛的演技,才能将“苦相”转化为角色所需的特定气质,避免被“苦相”限制,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有些女星,虽然演技不俗,但由于“苦相”带来的负面印象,或者自身性格等原因,导致观众缘不佳,影响了事业发展。
蓝盈莹,演技扎实,科班出身,但在《甄嬛传》中饰演的浣碧却并不讨喜,甚至被观众误解为反派。
这与她下垂的嘴角、略显精明的面相以及剧中人物设定的复杂性有关。因此,蓝盈莹需要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例如反派角色,或许能出其不意地获得观众的认可。
同时,她也需要注意改善“苦相”带来的负面印象,例如通过妆容和表情管理,让自己显得更亲切一些。
袁姗姗,曾因于正力捧而备受争议,观众缘一度跌至谷底。虽然她本身的“苦相”并不突出,但她演戏时喜欢皱眉,加深了“苦情”的印象。
因此,袁姗姗需要提升演技,并努力改善观众缘,才能重新获得观众的认可。
陈德容,琼瑶剧的代表人物,年轻时凭借清纯的外貌和楚楚可怜的气质红极一时。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苦相”也逐渐显露出来,限制了她的戏路发展。
她需要突破琼瑶剧的框架,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才能在演艺事业上获得新的突破。
闫学晶,擅长演绎农村妇女形象,但长期局限于此类角色,也容易被观众贴上“苦情”的标签。
她需要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展现更多面的自己,才能突破瓶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她们来说,改善观众缘是当务之急。除了提升演技之外,还需要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和公众形象的维护,才能扭转观众的负面印象,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苦相脸”并非一个精确的医学定义,而是一种基于大众审美的主观感受。
它通常由多种面部特征共同构成,例如:下垂的嘴角,容易给人一种不开心、愁苦的感觉;凹陷的鼻基底,会显得面中部不够饱满,加重衰老感。
高颧骨,容易显得面部线条凌厉,缺乏亲和力;下垂的眼尾,容易给人一种疲惫、无精打采的感觉;薄嘴唇,容易显得刻薄、不近人情;扁平的额头,容易显得面部缺乏立体感。
除了面部特征之外,“苦相脸”的形成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长期扮演苦情角色会加深观众的刻板印象,即使演员本身并非“苦相脸”,也会被贴上“苦情”的标签,例如刘雪华、潘虹等。
个人经历也会对一个人的气质和面相产生影响,例如经历过重大挫折或情感创伤的人,更容易流露出忧郁和悲伤的情绪,长此以往,面容也可能变得更加“苦相”。
例如刘雪华、李小冉等。此外,妆容、表情管理、观众的审美偏好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苦相脸”的判断。
对于拥有“苦相脸”的女演员来说,如何突破外貌的限制,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中获得一席之地,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课题。
近年来,“苦相脸”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微微下垂的嘴角,略显凹陷的鼻基底,搭配上一双似乎永远带着忧郁的眼睛,构成了大众印象中的“苦相脸”。
这样的面容,无疑会对女演员的戏路和观众缘产生影响,但限制与机遇也往往并存。
一方面,观众也容易将角色的悲情色彩投射到演员身上,形成刻板印象,影响对演员的整体评价。
结语
在“颜值即正义”的娱乐圈,外貌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拥有“苦相脸”的女演员来说,外貌可能是一种限制,但也可能是一种机遇。
关键在于如何正视自己的外貌特点,并通过不断努力和突破,将“苦相”转化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外貌并非演员成功的唯一因素,实力和魅力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演技、气质、人格魅力等,都是一个演员成功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