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日本一统,东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高丽等国,为求自身发展,与明代进行了外交,而以《大藏经》为主要手段,重建寺院,传播佛教,则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手段。在此期间,明王朝重新开始分封东亚各国,中国、日本、高丽等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很多人都说,日本和高丽,在明代前期,出于依附于明代的原因,采取了一种以佛教为基础的新型外交方式,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一场具有前瞻性的外交活动。
14世纪末期,15世纪初期,东亚国家经历着新旧更迭,朱元璋建国不久,日本经过漫长的分崩离析,终于在1392年完成了一次大融合,高丽半岛上,高丽李氏一脉,颠覆了高丽,与大明建交,大明帝国也因此实行了一种类似于大明帝国的“封疆大吏”制度,以此来笼络其他国家。在这一时期,海盗问题已经成了明代开国之初最为突出的一项重大的矛盾。一直到明代中晚期,戚继光这位著名的大将军,终于成功地化解了海盗的威胁。大约在1400年,朱元璋派使者到了日本,并和日本国建交。建文四年,明王朝先后派遣天竺寺、天宁寺的两位主持赴日本传教。这样,中、日两国就结束了数百年的外交关系,日本又一次对中国进行了朝贡。
中、日两国之间的对外交往,都离不开寺庙里的和尚们,所以,这种“史学外交”,又名“大藏外交”。既然如此,为什么明代会使用和尚和佛教来进行对外交往?归根结底,理由如下:首先,日本人对中国很忌惮,第一次派出的使节,不是被抓,就是被杀,所以朱元璋为了消除日本国人的敌意,采取了一种比较灵活,也比较人性化的政策。在两国建交之前,日本还向中国派遣了一位使者,这位使者的身份是一位和尚,他认为大明才是真正的大明王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礼相待的传统,所以朱元璋也用相同的方式回馈远道而来的使者。自日本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日本国的天皇一直是佛教的信徒,很尊重和尚。
据了解,那时执掌大权的是圆融天皇,他自己也是寺院主人,因此被日本人民尊称为“成德法王”。他们任命和尚为使者,以缓解同中国之间的紧张气氛。这也可以看出,那时日本佛教的风气已相当浓烈。朱元璋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对外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太过僵化。经过多次尝试,他认为派出和尚是最好的办法,既能让日本上层臣服,又能让日本天皇提升对佛教的热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中日两国的正式关系,高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要复杂许多,高丽李氏一系掌权之后,也曾遭受过外敌的侵扰,为此,高丽国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国库掏空,以铲除外敌。
其后,日本幕府将军平定了内战,同高丽建交。日本政府也采取了和尚外交的方式,通过寺院,向高丽输送和尚,高丽政府也很乐意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就这样,中、日、朝,开始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大藏经外交。一三九四年,日本节度使派使者赴高丽,归还被倭匪掳掠的600余人,随后派和尚赴高丽请教大藏经。高丽外交大臣崔龙苏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向日本节度使献上两卷大藏经正本,并恳请节度使出力剿灭倭匪。在这一百多年中,日本国曾数次向高丽索要大藏经,高丽曾数次向其馈赠大藏经,双方通过“一请一赠”的方式,形成了长久而稳固的外交关系。为两个国家佛教的文化交流、经贸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