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5座炮楼,隐藏在广东梅州古城,跟着我的镜头去看看吧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2024-01-25 20:43:18

在世界客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广东梅州的老城区,至今仍然保留着5座炮楼,这5座早已被人遗忘的炮楼,静静地藏在梅州老城区的街头小巷里,孤独地守望着那已经流逝的岁月,仿佛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

5座炮楼的分布图

据了解,梅州老城区原来建了10座炮楼,解放后因为炮楼已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陆陆续续拆掉了5座,剩下这5座炮楼有2座已被当地居民所用,还剩下望杏坊伯公巷的南北炮楼和黄塘十字路附近的西来庵炮楼作为梅江区的不可移动文物而保护下来。

这里要先说明一下:炮楼里面并没有炮,炮楼是老百姓对四周有用来瞭望、射击的枪眼的高碉堡的俗称,跟炮没有直接的关系。

梅州老城区现存的5座炮楼是什么样子的?分别藏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现存的5座炮楼吧。

首先,我们先到望杏坊黄泥墩伯公巷看看比较出名的南北炮楼吧。南炮楼位于伯公巷与十甲尾的交叉路口,梅州市梅江区城西派出所的斜对面,距离城西派出所仅20多米。

伯公巷南炮楼是一座高两层半的方形炮楼,南炮楼不仅柱子和横梁是用钢筋水泥浇筑的,而且地板和墙壁也是用钢筋水泥浇筑的,目前南炮楼整体保留比较完好,但北边的天棚外围有部分水泥块脱落,6条钢筋外露明显,站在南炮楼北边的下面抬头即可看到。

南炮楼的墙上和天棚的围栏上有许多“丄”字形的射击孔,这些射击孔内宽外窄,既有利于炮楼里面的守军观察外面敌人的一举一动,又有利于隐蔽自己,减小被敌方射击的机会。“丄”字形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枪支转动和射击的角度,这种设计比梅州古民居的四角炮楼更加科学、实用,也是从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的一种必然结果。

另外,伯公巷南炮楼天棚外围厚实的钢筋水泥地板上还有“✚”字形的射击孔,可以用来观察炮楼下面的动静,如果敌人偷偷摸到炮楼下面想炸毁炮楼,炮楼天棚上的守军则可以居高临下通过这些“✚”字形射击孔将敌人消灭干净,从而有效保护炮楼,这种设计可说是独具匠心了,应该是有热兵器的实战经验的人设计的。

伯公巷北炮楼位于望杏坊珍珠公园旁边,距离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当年的指挥部仁风楼约50米,与南炮楼相距不足一百米,当初伯公巷南北炮楼为什么会安排这么近,欢迎知道情况的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

与梅城其它炮楼普遍采用标准的方形结构不同,望杏坊黄泥墩伯公巷北炮楼采用了前圆后方的结构,即将方形的一条边改成半圆形。为何北炮楼会采用这种建造难度比较大的造型呢?

仔细分析现存的炮楼,我发现大多数炮楼都建在“T”字路口,方形炮楼的两边分别在T字路口的两边,方形炮楼可以防御来自不同方向的敌人。而伯公巷北炮楼却建在一个“Y”字路口,方形炮楼容易出现防御死角。所以设计者将方形炮楼的一边改为半圆形,这个半圆形可以无死角地观察和防御Y字路口两头的敌人。

另外,伯公巷北炮楼的半圆形外墙上还有四个长方形的射击口,这四个射击口分别在一二楼的低位区,呈内窄外宽的喇叭状,本人猜测是重机枪专用的射击口。有连续射击功能的重机枪可以有效封锁“Y”字路口两头的敌人,起到良好的防御效果。

西来庵炮楼位于黄塘十字路附近的西来庵侧,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从外形上看,西来庵炮楼与梅正路小花园百果围谢屋的炮楼比较相似,可能与百果围炮楼是同一批人设计和建造的。

西来庵炮楼为钢筋水泥框架,三合土墙,天棚四周有钢精水泥的围栏。天棚外围的钢精水泥地板上有“T”字形射击孔。二三楼的每扇墙上各有两行共8个钢筋水泥浇筑的“丄”字形射击孔,一楼则每扇墙上各有一行“丄”字形的射击孔。

由于三合土墙的粘性较差,外墙又没有刷石灰,在近百年的风吹雨打影响下,目前西来庵炮楼的外墙风化比较严重。

西来庵和西来庵炮楼都是梅江区不可移动文物,两者周围的巷道十分狭小,即使摩托车也要小心驾驶,汽车是根本进不去的。由于巷道狭窄曲折,即使你骑摩托从炮楼旁边的巷道经过,也很难发现炮楼的存在。

寻找西来庵炮楼最好的办法是从黄塘十字路口往南走120米左右,面向“金山汽车装饰”店,从右侧的小巷往里面看,即可看到西来庵炮楼的二楼和三楼。

如果要近距离观察西来庵炮楼,可以从黄塘十字路口往南走大约150米的“梅州市机械技工学校实训中心大楼”旁边的小巷按照去“西来庵”的箭头指示方向步行进去大约100米即可看到。

与西来庵炮楼外观最接近的是梅正路百果围谢屋的炮楼。百果围的炮楼比较容易找,高德地图导航到“百果围谢屋”,找到长满紫花勒杜鹃(三角梅)的“百果围谢屋”的门楼或者门楼旁边写着“谢屋”二字的石头,石头背面有枪眼的三层楼建筑就是百果围的炮楼了。

百果围炮楼也是钢筋水泥框架与三合土墙的组合,但三合土墙的质量明显比西来庵炮楼要好。遗憾的是,百果围炮楼早已成了居民的住房,不仅与两边的民房融为一体,外露的两扇墙上均安装了窗户,如果不留意它的枪眼,很容易当成普通的民房。

据当地年长的居民说,树湖坪炮楼与老庙巷炮楼其实是同一座炮楼,位于树湖坪老庙巷的巷口。老庙巷炮楼与伯公巷的南北炮楼外观基本相同,高两层半,天棚上面都建有伞形方屋顶,既能遮阳挡雨,又可以避免被敌军飞机上的飞行员发现,正所谓一举多得。

老庙巷炮楼也被改造成了民房,一楼的枪眼被封住了,只留下一些痕迹可以看出枪眼的位置。一楼二楼的南边都开了窗户,天棚的围栏上面用红砖砌了墙,只留下南边的“大天窗”通风采光。

树湖坪老庙巷的炮楼位于朱云卿故居的附近,从金利来大街转入油罗街30米左右,左转入小巷行几十米即可看到。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梅州老城区的炮楼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时任梅县县长彭精一下令建造的,分布在梅城十甲尾、伯公巷、百果围、西来庵侧、树湖坪老庙巷、月影塘、杨桃墩黄屋、东湖路等当年的环市区域,共建10座炮楼。但从现存的5座炮楼来看,明显呈现两种差异明显的建筑风格,所以本人认为梅城的炮楼可能不是同一时期建造,遗憾的是,目前未找到可信的历史资料能够证明,欢迎知情者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说出你的看法,亮出你的证据。

梅州老城区的炮楼建成以后,并没有真正用于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存在的价值。10座炮楼是抗日战争时期梅县官民自强不息,与全国人民一起做好抗战准备的一个历史见证。炮楼没有真正用于战争,是因为日本鬼子没有大规模侵占梅县县城,是梅县人民的福气。如今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炮楼还有没有保留的必要呢?本人觉得,虽然炮楼已经没有军事价值了,但还有保留的必要。炮楼群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的那段悲惨历史,记住中国人民曾经经历过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日子,记住中国人民不畏列强、自强不息,积极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历史。

0 阅读:7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走遍梅州及周边,分享梅州各类美景,争做梅州的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