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首次设立国防事务专员,但这个新职位能否兑现欧洲自主防卫的承诺,引发了广泛质疑。没有军队指挥权,预算有限,欧盟是否真的有能力通过这个角色承担起防务重任?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个被称作“欧洲防长”的职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还是为欧洲防务独立铺平道路?
如果这个职位落在历史人物戴高乐手中,可能会成为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契机。戴高乐以其坚定的欧洲自主理念,势必会利用这个机会推动欧洲摆脱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实现真正的防务独立。但冯德莱恩显然无法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如今的国防事务专员更像是一个摆设,波兰等国最初对这个职位跃跃欲试,但在意识到它不过是“空壳”后,纷纷选择了放弃。
欧盟虽然有27个成员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但欧盟作为整体并没有统一的武装力量。防务自主的首要条件是拥有独立的军队和武器制造能力,但目前,超过60%的欧盟武器都依赖美国进口,欧洲国家也无法完全自主武装自己的军队。在这样情况下,谈论战略自主只能是空谈。
从冷战以来,北约一直由美国主导,欧洲作为被保护的一方,始终未能真正独立。当前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欧洲减轻对美依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事实上,欧洲的防务仍然与美国紧密相连。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的态度也存在分歧,导致防务政策难以统一实施。
即使欧洲整体防务自主问题艰难,欧盟内部在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上也未能形成一致。匈牙利等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与其他欧洲国家相差甚远,甚至对于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欧盟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防事务专员的职能将面临巨大挑战,难以协调各方立场。
总的来说,国防事务专员的设立虽然象征着欧盟迈向防务独立的一步,但距离真正实现战略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军队、预算不足、防务架构混乱,再加上欧盟内部的分歧,所有这些因素都让新任防长的作用大打折扣。欧洲防务自主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或许,这个职位最终将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