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首次设立国防事务专员,但这个新职位能否兑现欧洲自主防卫的承诺,引发了广泛质疑。没有军队指挥权,预算有限,欧盟是否真的有能力通过这个角色承担起防务重任?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个被称作“欧洲防长”的职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还是为欧洲防务独立铺平道路?
冯德莱恩连任欧委会主席后,新设立了国防事务专员,外界普遍将其解读为欧盟的防长,似乎象征着欧洲在防务问题上要迈出新的步伐。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这个新职位看似重要,实则背负的职责模糊不清,而且没有实质的指挥权和资金支撑。欧盟目前没有常备军,也缺乏自主的军工体系,那么这个“防长”的设立更多像是姿态上的展现,而非真正的战略突破。历史人物的对比:戴高乐与冯德莱恩如果这个职位落在历史人物戴高乐手中,可能会成为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契机。戴高乐以其坚定的欧洲自主理念,势必会利用这个机会推动欧洲摆脱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实现真正的防务独立。但冯德莱恩显然无法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如今的国防事务专员更像是一个摆设,波兰等国最初对这个职位跃跃欲试,但在意识到它不过是“空壳”后,纷纷选择了放弃。
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提倡欧洲的战略自主,他指出,缺乏独立防务意味着欧洲无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真正的影响力。历史上,大国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获得话语权。然而,欧盟缺乏统一的武装力量,大部分武器来自美国,甚至管理结构也依附于北约。这使得欧洲无法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谈何自主?欧盟防务困境:缺乏军队与武器自主权欧盟虽然有27个成员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但欧盟作为整体并没有统一的武装力量。防务自主的首要条件是拥有独立的军队和武器制造能力,但目前,超过60%的欧盟武器都依赖美国进口,欧洲国家也无法完全自主武装自己的军队。在这样情况下,谈论战略自主只能是空谈。
除了军队和武器的缺乏,欧盟的防务预算也面临严重短缺。美国一直要求北约国家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2%,但即便如此,欧洲国家依然难以通过自己的预算实现防务独立。此外,欧盟内部的防务职责划分模糊不清,重叠问题严重,导致整体防务架构难以高效运作。欧盟的防务事务专员在这样的结构下,很难发挥实质作用。美国的主导地位与欧洲的尴尬处境从冷战以来,北约一直由美国主导,欧洲作为被保护的一方,始终未能真正独立。当前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欧洲减轻对美依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事实上,欧洲的防务仍然与美国紧密相连。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的态度也存在分歧,导致防务政策难以统一实施。
国防事务专员的设立或许更多的是欧盟向外界传递的一个象征性信号,表明其自主防卫的决心。但这个职位本身缺乏实际的资源和权力支撑。比如,专员无法指挥军队,也无法掌控足够的资金,因此更像是为提升欧洲士气而设立的象征性位置,难以产生真正的战略影响。欧洲的内部分歧与防务协调难题即使欧洲整体防务自主问题艰难,欧盟内部在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上也未能形成一致。匈牙利等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与其他欧洲国家相差甚远,甚至对于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欧盟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防事务专员的职能将面临巨大挑战,难以协调各方立场。
总的来说,国防事务专员的设立虽然象征着欧盟迈向防务独立的一步,但距离真正实现战略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军队、预算不足、防务架构混乱,再加上欧盟内部的分歧,所有这些因素都让新任防长的作用大打折扣。欧洲防务自主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或许,这个职位最终将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