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辉煌过后,要重新思考了吗?

食界风向标 2025-02-21 18:54:33

如果回到几十年前,你问一位老酒鬼“什么白酒最好?”他很可能会提到汾酒,而不是现在广为人知的茅台。

南北朝时期,汾酒就已经成了皇室酒宴的主角,距离今天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汾酒甚至是中国白酒第一个奠定国际声望的品牌,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正是汾酒拿下中国白酒的国际大奖,让白酒第一次名扬四海。

到了新中国成立时,汾酒更是风头无两:开国大典的国宴酒、评酒会的“四大名酒”之一。

这些荣誉可不是装点门面的光环,而是历史上的真材实料。

这一切让汾酒的历史地位一直坚挺到90年代初。

彼时,每卖出两斤白酒,就有一斤是汾酒,汾酒成了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别的品牌只能望其项背。

可是,再看看今天的白酒行业,汾酒的地位已经远不如从前。

贵州茅台在利润上甩了它好几条街,五粮液的市场占有率也是一路攀升。

而汾酒,虽然是一线品牌,但似乎渐渐开始被人们遗忘。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国酒”出现了这样的转折?

汾酒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清香型”。

相比于浓香型的五粮液和酱香型的茅台,清香型白酒的特点简单直接:口感更干净,酒精和香味融合得恰到好处,而且喝完不上头。

这让它在早年占据了白酒消费者的主流市场——那时的人们喝酒更多是为了畅快,充足的供应和亲民的价格让汾酒家喻户晓。

但这“简单直接”的特点,也成了它的局限性。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虽然精细,但相较于茅台的复杂发酵工艺或者五粮液对窖池的讲究,它太“简单”了。

这种酒酿出来快,很难储存,还没有茅台那样“越陈越香”的特点。

这就导致它在如今酒类越来越追求高端化、金融化的趋势中有些“跟不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茅台的酒,你可以放十年、二十年,越放越值钱,这给了它巨大的投资属性。

而汾酒呢,存个几年可能还不如趁早喝掉。

不少人调侃说:“二十年前的茅台是财富的象征,而二十年前的汾酒可能只是邻居搬家喝掉的随便一瓶。”再加上汾酒的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在口感上的差异并不大,这让它在涨价上很难有茅台、五粮液那样的“底气”。

或许也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汾酒在2018年开始了一场“大手术”。

这一年,汾酒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让华润集团这样的商业巨头成了它的股东。

华润在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上的经验迅速帮助汾酒打开了全国市场。

就在这段时间,汾酒的销售额年均增速超过30%,迎来了自己的一次“小高峰”。

除了改革带来的制度升级,汾酒还开启了产品的“高端化”转型战略。

例如,它推出了售价较高的“青花”系列,这个系列不仅在利润率上远高于传统系列,还在短短几年里成为百亿级的大单品。

消费者发现,原来清香型白酒也能走高端路线,这让汾酒的品牌形象得以提升。

另外,汾酒的“省外扩张”策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过去,汾酒的销量一大半来自山西省内,很难走上全国市场的餐桌。

而现在,汾酒的省外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60%。

这不仅意味着它在全国的知名度提高了,也让它摆脱了“地方酒”的形象束缚。

但今天的汾酒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

首先是整个白酒行业的消费环境在逐步变化。

年轻一代对传统白酒的兴趣并不大,越来越多年轻人偏爱低度酒、水果酒、甚至是精酿啤酒。

白酒的消费主力依然是上一代人,而这一代人正在逐渐老去,未来的消费基数可能越来越低。

另外,汾酒虽然在高端化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高端白酒市场主要还是掌握在茅台、五粮液等品牌手中。

汾酒试图打造的“清香型高端白酒”,能否真正站稳脚跟,还有待观察。

不过汾酒也并非没有机会。

它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它最宝贵的资产,这些年推出的高端系列也积累了一定口碑。

如果能够持续在品牌推广、市场扩展上发力,未来依然可期。

或许汾酒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切有历史积淀的品牌,都不该轻易被人遗忘。

它的辉煌和低谷,都源自自身的特色,也取决于时代给予的机会。

一个品牌的崛起或衰落,不只是市场的选择,也是消费者的鉴定。

未来的汾酒会是一个再次逆袭的传奇,还是普通消费品中的“一员”?

可能最终答案,会藏在我们的选择与期待之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