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墨香:古风中的花之高洁名士,最美梅花古诗词。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5-02-17 16:20:59

在中国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梅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四君子之首,更是坚韧、高洁与忠贞不渝的象征。它不畏严寒、独立自强的品质,激励着无数文人墨客以笔为剑,书写下对生命、对理想的无限追求与颂扬。在这些古人的笔触下,梅花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感与意义,它们或温婉细腻,或豪迈奔放,无一不展现着梅花独特的魅力与风骨。

1⃣️

《山园小梅·其一》·林逋

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解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静谧之美,稀疏的梅枝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淡淡的香气在黄昏的月色中浮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北宋诗人,967年生于浙江钱塘。自幼好学,通晓经史。生性淡泊,不慕名利,40岁后隐居杭州孤山,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闻名。其诗风清幽淡雅,尤擅咏梅,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古传诵。虽名声远扬,却婉拒出仕,坚守隐逸生活。1028年离世,享年61岁,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他的一生,如孤山梅花般高洁,在喧嚣尘世中独守一方宁静,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财富和精神寄托。

林逋的诗词,仿若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心间,带来淡雅的芬芳。“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那《山园小梅》中的梅花,在他笔下,独自绽放着清幽之美,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仿佛能让人嗅到那淡雅的梅香,感受到那份孤高与宁静,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在岁月中静静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2⃣️

《梅花》·王安石

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

简单几笔,便勾勒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放的坚韧品格,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赏析

此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诗人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3⃣️

《墨梅》·王冕

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解析:

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只求留下清高之气的高洁情操,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墨梅》

[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赞美梅花的诗。王冕,字元章,号竹斋,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尤其擅长画梅,他的梅花图以墨梅最为著名,这首《墨梅》便是他借梅自喻,表达自己高洁品质的佳作。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诗人家洗砚池边的梅花开放,花瓣上仿佛留有淡淡的墨痕。这是王冕画梅时的特色,他用淡墨勾勒梅花,使得梅花显得更加清雅脱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并不需要人们夸耀它的美丽,它所追求是将自己清雅的香气留在天地间。这里诗人借梅花的品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高洁人格的理想。

墨梅形象不仅体现了梅花本身的自然美和精神象征,更反映了诗人王冕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追求的独立、坚守和不慕虚荣的道德理想、艺术审美和人生哲学。

4⃣️

《卜算子·咏梅》·陆游

诗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解析:

梅花无意与百花争艳,任凭群芳嫉妒,展现了其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5⃣️

《次韵方万里雨夜雪意》·赵与东

诗句:“雨欺梅影瘦,风助竹声寒。”

解析:

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雨打梅花、风吹竹林的景象描绘得生动传神,雨中的梅花更显瘦削之姿,风中的竹声更添寒意,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坚韧的氛围。

6⃣️

《高阳台·除夜》·韩疁

诗句:“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解析:诗人在除夜之际,感谢梅花的陪伴,与其一同低吟浅唱,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孤独中的慰藉。

《高阳台·除夜》

【南宋】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

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赏析】

此词抒写除夕守岁时的感慨,描写了老年人在除旧迎新之际的心态和情感。上片由听更漏之声而引起光阴不断流逝、来日无多的深深感慨;下片因见邻家女孩打扮迎春的举动而激起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故去登临游冶,以抒郁闷情怀。

7⃣️

《西江月·梅花》·苏轼

诗句:“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解析:梅花的高洁之情已随晓云飘散,它不与梨花共入春梦,展现了梅花独特的品格和超脱的境界。

《西江月·梅花》

苏轼〔宋〕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本诗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追随他被贬谪去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

苏轼以梅花比喻朝云美丽的容颜和高尚的情操。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时值苏轼被贬至岭南惠州之际,他大约60岁,人生观已极为成熟,历经仕途坎坷而心志不改。

苏轼在晚年遭遇仕途挫折和个人生活重大变故的背景下,创作了这样的一首悼亡词。词中通过对梅花的深情咏叹,寄托了作者对逝去爱妾朝云的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之情。

8⃣️

《早梅》·张谓

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解析:

此诗以白玉条喻早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早梅在寒冬中初绽的清新脱俗之美。

让我们一起,在古诗词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梅香与诗意,让心灵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与升华。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创作背景: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诗创作契机不详,创作年代也无法考证,甚至作者尚存争议:一说盛唐的张谓,一说中唐的戎昱。

张谓,唐代诗人。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入封常清安西幕。乾元中以尚书郎使夏口,曾与李白于江城南湖宴饮。大历时为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戎昱,唐代诗人。荆南(治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漫游荆南、湘黔间,又曾客居陇西、剑南。大历初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时谪为辰州刺史。后任虔州刺史。诗多吟咏客中山水景色和忧念时事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戎昱诗集》。

欣赏:

在张谓的笔下,梅花和雪花形似,色近而难辨认。故,发出了“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感叹。

宋代王安石在《梅花》一诗中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梅花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早梅》中这两句的意境可谓是异曲同工。

张谓的这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的娇美俏丽和高洁品性表达得完美至极,美不胜叹。

“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了早梅花开的娇美俏丽。"一树"实为满树,告诉我们梅花开的密集而缤纷;又因梅花是凌寒开放,故我们又称梅花为寒梅;"白玉条"更是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之姿,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

“迥临村路傍溪桥”,点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在诗人眼中,梅花不染尘世,专门生长在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在寒风雨雪中,独自悄悄开放。

诗人用浅白的文字,却不经意间赞美了梅花高洁,不畏严寒的品格。撩起了,我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百花杀尽,独立寒风中,绽放在雪堆里,这样的梅花谁不爱呢?

0 阅读:21
书易聊文化方式

书易聊文化方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