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俗话都说“养儿防老”,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越来越繁荣,在赡养老人这方面同样开始出现了很多利益分配相关的问题。
随着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金钱”和“亲情”的对比,到底哪一方才更为重要?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亲情,然而当利益就这么直勾勾摆在眼前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遵循内心深处的声音呢?
昔日,江苏一位拾荒老汉辛苦攒下21万,却因儿子不孝,临终前把自己的积蓄藏在了寿衣中一同火化。
寿衣中蕴含的秘密2015年,江苏一处火葬场的杨师傅说了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
去年腊月的某一天,杨师傅像往常一样做着焚烧遗体的工作,焚烧炉开始工作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凑近看看里面的情况,来确保工作的完成度。
结果,那一天他看到了一件从未见过的场景,焚烧火化炉之中竟然出现了很多百元钞票正在翻卷和飘舞,整个炉子里面甚至到处都是钞票,这种场景,也让他倍感震惊。
他也猜测,肯定是有人将钞票放进了逝者的寿衣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带着疑问,他也将相关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领导,有媒体闻讯后,这件事才渐渐被曝光,令大家都感到意外的是,这件事的背后并没有杨师傅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具被火化的遗体主人姓陶,是江苏阜宁县三灶镇人。
而老人并不是孤身一人,他的下面还有两个儿子,按照三灶镇当地的风俗,在孩子们娶妻之后,当父亲的是要跟孩子们分家的,陶老汉生前也遵循了这样的风俗,将房子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除了房子以外,老家的两亩地也被交给了孩子打理,这是他全部的积蓄,已经全部交给了孩子。
他将“吃饭的碗”交给了孩子,可孩子们并没有善待他。
最初分家的时候,他在不远处的县城里租了一套房子,由于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自己也只能去捡垃圾,无论风吹日晒,老人每天都会忙碌不已。
常年的风吹日晒,让老人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渐渐也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
平时从未张开过口的他,这次也终于提到了希望能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里住在儿子的家,让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帮忙养老送终,这也是他最后的愿望。
由于他生前始终省吃俭用,基本也没有买过新衣服,孩子们也单纯认为父亲是个“捡破烂”的,手里肯定没有钱。
一次春节之前,陶老汉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跟孩子们讨论起了赡养的问题。
结果两个孩子听闻以后全部推脱起来,兄弟俩为此还吵了一架,反正是谁都不愿意将陶老汉接到自己的家中去居住。
这种状况的发生,彻底让陶老汉寒心了,他也只好带着委屈回到了自己租住的房子。
那以后,两个孩子都没有打过来电话,也丝毫没有关心过父亲的身体状况。
春节过完后不久,陶老汉便在深深的孤独感中逝世了,可惜的是,他的病床旁边没有任何一个人。
父亲逝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两个儿子那里,碍于面子,他们还是要来到县里处置父亲的遗体。
待他们刚刚赶来,便听到了不少闲言碎语。
街坊邻居们都说:老人家可能已经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所以自己去买了寿衣,并且整齐的穿在身上,从头到脚都包裹地很好。
两兄弟压根没有多想,按照他们的推测,靠着拾荒生活的老父亲肯定是没有存款的,毕竟他的遗物都没有多少。
在和其他亲属简单商议以后,他们就直接将穿着寿衣的父亲推去了火葬场,两兄弟就在外面等待骨灰。
这才有了杨林师傅看到的那一幕,他出来后的第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看到的状况告诉了两兄弟。
两兄弟听闻以后,纷纷面露震惊,他们也根本想不到,自己的父亲竟然还有钱会藏在寿衣之中。
为了搞清楚到底“损失”了多少钱,两兄弟回到父亲租住的房子之中,好好整理了一下遗物,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结果,两个儿子翻了半天,还是没有任何发现,他们仅仅只在家中找到了一张银行卡。
顺着这张银行卡,他们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记录。
原来,从父亲去世的前一年开始,老人从银行卡里取出了所有的存款,加起来一共有21万元,对于这笔巨款,兄弟俩是完全不知情的。
这件事经过报道,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格外关注,他们提出了一些可能性,也并不是毫无道理。
除了指责外,有网友提到:
如果父亲真的完全不在乎两个儿子了,他不会在春节前提出要居住到家中去;
况且,如果老父亲真的狠心将这笔巨款“带走”,完全可以运用捐赠或其他途径,这样才能起到“抱复”的目的。
所以,很多人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他们选择给老父亲重新擦拭一下身体,那么就会发现寿衣中蕴含的秘密,但是,老父亲最终还是失望了。
“养儿防老”,可是老父亲到头来也没有善终。
试想,陶老汉已经选择将自己的房子分给两个孩子去住,他也更没有理由将自己的积蓄以这样的理由带走,说白了,也就是两个孩子的行为彻底伤到了老父亲的心。
这位老父亲,一生都历经了坎坷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陶老汉其实比谁都清楚。
他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现实也显然并非如此。
正是因为他太爱这两个孩子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靠着捡垃圾度日,并不愿意去打扰孩子。
直到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才提出了这样的请求,这也足以看出这位父亲有多么“卑微”。
根据街坊邻居们说,陶老汉过去一直都过得很苦,他在捡垃圾之余,也会和街坊们聊聊自己过去的那些日子。
原来,陶老汉家中一直都是务农的,他也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后来又有了几个弟弟妹妹。
那会的条件本来就不好,陶老汉是家中的长子,也自然承担起了养活弟弟妹妹的重任,可能也就是从那会,省吃俭用的习惯形成了。
后来,条件慢慢变得好了起来,弟弟妹妹们也长大了,不需要自己照看了,于是他便将很多的时间匀出来帮助父母做家务。
这段时间,陶老汉还上过几天的学。
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也不愿意再花父母的钱了,便选择外出打工,想着如何去给家里减轻一下负担,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
后来,陶老汉遇到了自己的妻子,按照他们的情况,结婚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可两人还是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日子也算美满幸福。
后来,这两个孩子相继诞生,给了陶老汉新的希望,他也决定,一定要好好努力,才能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从孩子们还小的时候,陶老汉便经常不在身边,他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机会。
陶老汉的妻子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因病撒手人寰了,原本美满的四口之家在这也遇到了全新的问题。
丧妻之痛像一把尖刀刺在了陶老汉的心上,可家庭的重担让他没有时间过度去悲伤,只能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为两个孩子而奔波忙碌。
从那时开始,陶老汉得又当爹又当妈,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也不得不回家养娃。
后来这两个孩子都是他一个人拉扯大的,到了孩子们成家立业的年纪才选择离开。
而且,除了房屋和田地以外,他还拿出过此前的积蓄,为孩子们补贴家用。
本想着自己这么辛苦的挣钱,哪怕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也要给孩子们最好的,最起码自己干不动了,也有人可以前来养老送终,儿子们也会体谅他的辛苦,可现实还是给了陶老汉重重一拳。
自从孩子们觉得“榨干”了父亲,他们也像是换了一个人,面对父亲的态度根本也不像是对待父亲,而是将他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可能那会,他们也觉得父亲身上再也没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了。
陶老汉也来到过孩子这里,只不过孩子们的脸色并不好看,他们很讨厌父亲和自己待在一起,陶老汉也没有纠缠过什么。
他唯一想着的,就是自己老了以后能有儿子为自己送终。
纵观这一生,陶老汉过得都非常辛苦,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任何抱怨,只是在做着自己的事情,想通过努力工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跟大部分父母相比,陶老汉也没有任何不同,他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即使在外面没有本事,最起码也要孝顺。
两个孩子成家的那会,对于陶老汉来说,已经非常欣慰了,他也希望孩子们能够过得轻松一些。
自己经营了一辈子,能留下的也仅仅只有房子和田地,他那会完全没有给自己留下些什么。
在分家产的时候,他也什么都没有说,更没有表示说自己一定会呆在孩子们的身边。
出去之后,他也只能通过捡垃圾的方式维持生计,平时的生活过得下去的情况下还积攒了不少,这也让他渐渐富裕了起来。
根据邻居们所言,那会两个孩子都在“踢皮球”,也不愿意给老汉提供赡养费,这就导致了陶老汉一直以来只能以拾荒度日。
两个孩子甚至还觉得有这样的父亲有些丢人,所以双方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不少。
他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家庭,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年轻的时候,他就为了家庭辛劳,可是妻子却早早离他而去;
年老了,还是没有回报,只能依靠拾荒生活,每一笔能省下的钱他都会省下,连基本的营养品都舍不得给自己买。
可就是赡养老人这个问题上,两个儿子的不作为,更是加深了两个儿媳之间的矛盾。
儿子为父亲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两个儿媳却丝毫没有收留公公的意思,甚至在语言上还显得有些恶劣,这也让陶老汉伤透了心。
或许在那一刻,他决定回到那处只属于自己的小窝,继续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但是他的内心也非常清楚,自己和儿子的关系也只能这样了,父子三人的隔阂,已经无法处理了。
如果当初哪个孩子接纳了他,那么这化成灰的21万,也就是那个儿子的了。
可是,一切都没有发生,他没有等来奇迹,这是他的悲哀。
那21万现金,就静静躺在他的寿衣之中,他一个人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是常人很难想象的,可也是陶老汉的经历。
两个儿子最后才彻底明白过来,父亲见到没有人愿意赡养他,最终萌生了烧毁积蓄的想法,回去之后,他便这么做了。
陶老汉的心寒,不仅仅是对孩子冷血的不满,同样还有着自己的反思。
最初的时候,他为了满足孩子们的物质生活,牺牲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可是孩子们却压根不懂得这些,觉得父亲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样时间一长,也让两个儿子形成了一种天然的依赖性,他们觉得父亲就应该为自己准备好一切,而自己则不需要为父亲去做些什么。
辛辛苦苦了一辈子,两个孩子却成为了白眼狼,这对于陶老汉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老父亲在用自己的方式控诉儿子对自己的冷漠,这背后,同样是一个社会问题,难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金钱的地位已经能够取代父母了吗?
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任何理由都不应该成为拒绝赡养父母的借口,因为懂得感恩,也是人类的一大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