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越高,我越为国产片感到悲哀
引言:票房辉煌的背后
97亿了!
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7亿,并且突破100亿只是时间的问题。
各个角色的配音老师们都已开始策划庆祝活动,而观众们则希望饺子导演能把删减片段放出来,作为对如此优秀电影的福利。
在这辉煌的成绩背后,《哪吒2》被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标杆,甚至迈向国际舞台,成为首部跻身全球票房榜前20的亚洲电影,尤其是在北美市场,同样引起了观众的亲睐。
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
复杂的情感:对比下的悲哀
然而,看到这部动画影片在春节档的表现如此耀眼,我的内心却涌现出一股复杂的情感。
不仅是为《哪吒2》的成功感到高兴,更为其他国产片的现状而感到悲哀。
从《哪吒2》大获成功的原因来看,国产电影的提升空间显然还非常广阔。
在投入方面,《哪吒2》近6亿的投资相较于市面上那些动辄10亿的高价影片,虽然不算少,但为何看起来能够展现出如此高的品质?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剧组将资金花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制作高效的秘诀
作为一部动画影片,导演没有必要邀请知名流量明星,也不需要在宣传上投入过多预算。
该类型电影完全依靠质量取胜,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制作上,饺子导演的严谨显而易见。
影片中的——哪吒被切割成多个块的那一幕,制作长达一年,只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而据幕后工作人员透露,陈塘关大战的那场戏最初只在剧本上写了五个字:“厮杀在一起”,但为了实现影片所需的震撼场面,最终耗时长达半年的精细制作。
许多观众对5年的制作周期感到不耐烦,然而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反复打磨。
每一分钱都应被精打细算,不应轻易浪费在浮夸的噱头上。
而在对比同类大型制作时,《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10亿投资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效果,无疑令人失望。
片方以第一部的成功为基础,疯狂拉投资,却未能真正投入到制作中,最终导致作品的整体质量无法令人满意。
挑战与适应:行业的困惑
有网友爆料关于殷郊化身三头小蓝人的场景,仅花费了4500元。
然而,官方对此予以否认,称真实的制作周期超过了18个月,采用了高精度的Volume capture技术。
这让人不禁怀疑,制片方的资金投入是否真的合理与透明。
现实是多方面的,由于水平不足、能力欠缺,加上行业竞争乱象丛生,优秀IP可能因此而翻车。
这也是中国电影当前的困境,真正能够像《哪吒2》这样受行业认可的影片少之又少。
饺子导演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2、以及4000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了超过1900个特效镜头和一万多个特效元素的制作。
动画团队并不将票房视为首位目标,而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制作的文化自信
如今,行业内的共同奋进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动画的崛起。
饺子导演曾表示:“我们试过国外的团队,虽然是好的团队,但很多时候得到的却只是边角余料,经过渲染后,最终的效果远不如人意。”
她指出,只有用心打磨,才能交出最美的作品。
郭帆导演也提到,虽然国外特效团队实力雄厚,但在实际合作中,由于沟通障碍,可能无法理解我们的需求,这使得效果难以如愿。
以前,国内特效影片曾备受贬低,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当年我们为好莱坞的大片付出的每一分钱,如今都在《哪吒2》这种优秀作品上得以回报。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商业电影中,真正拥有文化价值的产品却并不多见。
春节档里的《蛟龙行动》本应是个潜力无限的主旋律题材,但宣传期间的爱国情怀被敌视,使观众十分反感。
同样,《封神2》并未发挥中国传统神话应有的影响力,主创团队的忽略与尝试,都暴露出在利益驱动下的恶性竞争。
如果整个行业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创作,那么《哪吒2》恐怕不仅仅只会是票房顶峰,而不会成为一个分水岭。
再思考:国产片的未来
认真分析,若没有《哪吒2》的浮现,今年春节档或许将折戟沉沙,成为国产电影的一次惨败,这不是中国电影的一种悲哀吗?
虽说《哪吒2》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骄傲,但同时也提醒大多数国产片的导演们,该正视自身的问题。
只有将资金精确投入到制作中,放弃恶意竞争,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创作能力,真心对待观众,才能制作出真正令人满意的作品。
随着观众消费水平的限制,他们更愿意为品质买单,因此流量至上的时代已经过去,花哨的噱头绝不如质量的影像令人着迷。
中国电影若期望可持续发展,走上正轨,便需反思自身,尊重消费者,制作出真正有内容的作品。
当前《哪吒2》仍在大范围上映,不禁想问,这部影片将对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哪吒2》的票房成功不仅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时刻,更是对我们整个国产电影行业的警醒。
这部作品让人明白,优秀的电影需要的是投入与坚持,而非表面的铺张浪费。
希望未来的国产影片能够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带给观众更高品质的电影体验。
每一位创作者都应意识到,真正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感,将是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动力。
邱大天才~
不管内容如何,这标题就得举报拉黑,不为什么,就看不惯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博人眼球的货色[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