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孙殿英被我军俘虏,刘伯承说:此人不能杀,他对我军有恩

饭团历史啊 2024-11-21 15:59:24

1947年5月,汤阴县城内硝烟弥漫。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是豫北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战。经过十多天的激战,解放军终于攻破了号称"铁桶"般的汤阴县城。在城内的地堡中,一个满脸麻子的老人被俘虏了,他就是臭名昭著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当时很多解放军战士都认为,这个曾经盗掘皇陵、后来又投靠国民党的人,应该处以极刑。然而,时任中野司令员的刘伯承却说:"此人不能杀,他对我军有恩。"这句话不仅挽救了孙殿英的性命,更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是什么样的"恩情",让一个臭名昭著的盗墓贼获得了解放军领袖的保护?这其中又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

一、孙殿英的早年经历与东陵盗墓案

1889年,河南商丘永城县的一个贫困农家迎来了一个男婴,这就是后来声名狼藉的孙殿英。童年时期的一场天花病,在他脸上留下了终生难以消除的麻点,因此他在当地有个绰号叫"孙麻子"。

贫困的家庭环境让年幼的孙殿英无法安心读书,他很早就开始在街头巷尾游荡。那个年代的永城县,社会风气混乱,地痞流氓横行。十几岁的孙殿英就开始结交地痞无赖,跟着他们四处闲逛。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在社会底层生存的本事。

1912年,孙殿英加入了当地一支土匪队伍。这支土匪队伍经常在豫东一带活动,专门打劫过往商队。孙殿英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敏的头脑,很快就在土匪队伍中站稳了脚跟。

1916年,军阀割据的战火烧到了豫东地区。当时的直系军阀张宗昌看中了这支土匪队伍的战斗力,便将其收编为正规军队。孙殿英也因此摇身一变,从土匪变成了军人。在张宗昌部队中,他表现出色,不到两年就当上了连长。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张宗昌战败,孙殿英见势不妙,带着部下投靠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国民军中,他凭借着在底层摸爬滚打的经验,很快就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被提拔为团长。

1928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战败后,孙殿英又投靠了蒋介石,被任命为第41军军长,负责驻守清东陵。这一任命,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的清东陵驻军腐败不堪,军饷时常拖欠。7月的一天,孙殿英下令封锁了通往清东陵的所有道路。他调来了专业的工匠,带着一批精干手下,秘密开启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这次盗墓行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孙殿英不仅将慈禧陵中的珍宝洗劫一空,还把其他帝陵中的贵重物品一并盗走。这些文物中包括了慈禧入殓时陪葬的珍珠被褥、翡翠摆件,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

盗墓的消息很快传开。北平警备司令部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了一批可疑的古董珍玩。经过调查,这些文物全部来自清东陵。孙殿英盗墓的事实被揭发后,满清贵族和社会各界纷纷谴责。但他靠着军中的势力和大量贿赂,最终躲过了法律的制裁。

这次盗墓事件让孙殿英在军界臭名远扬,但同时也让他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后来成为他扩充军队、发展势力的重要资本。不过,这笔横财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的人生又将面临新的转折。

二、抗战初期的重要抉择

1937年初,华北局势日趋紧张。驻守北平的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派人专程前往山西寻找孙殿英。此时的孙殿英正在山西南部一带活动,他在当地招募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宋哲元向孙殿英提出邀请,希望他能担任冀南保安司令,协助训练二十九军的新兵。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华北,战火很快蔓延到整个华北地区。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第二十九军在北平城外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抵抗。但由于武器装备的悬殊差距,二十九军最终被迫撤离华北前线。

在撤退前夕,宋哲元将500支步枪和大量弹药交给了孙殿英。这批武器装备成为孙殿英日后组建抗日武装的重要基础。在华北沦陷的危急时刻,孙殿英率领部队向冀南方向转移。

在转移途中,不少爱国青年和学生纷纷加入孙殿英的队伍。这些年轻人大多来自北平、天津等地的学校,他们不愿在沦陷区生活,纷纷投奔抗日队伍。孙殿英将这些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编入特务连,负责情报搜集和联络工作。

1938年春,孙殿英的部队进入太行山区。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场所。他将部队分成几个小股,分别在太行山东麓的各个县城建立据点。这些据点既可以监视日军的动向,又能为部队提供补给。

在太行山区活动期间,孙殿英的部队经常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发生接触。这些抗日武装中,既有地方民众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也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起初,双方都对对方保持警惕,互相试探。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殿英的特务连截获了一份日军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详细记载了日军准备在太行山区展开的"扫荡"行动。孙殿英立即派人将这个情报秘密转告给了附近的八路军部队。这份情报帮助八路军及时转移,避免了重大损失。

此后,孙殿英的部队与八路军的关系逐渐缓和。双方开始在情报交换、物资补给等方面进行秘密合作。孙殿英的部队经常为八路军提供药品、弹药等紧缺物资,有时还会配合八路军行动,牵制日军的兵力。

到1939年底,孙殿英在太行山区已经建立起一支较为成熟的抗日武装。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战斗力较强。在与日军的多次遭遇战中,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特别是在1939年冬天的一次伏击战中,他们一举歼灭了一个日军小队,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这段时期的经历,为孙殿英此后与八路军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他的部队虽然名义上仍属于国民党序列,但实际上已经成为太行山区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他们的存在,不仅牵制了日军的兵力,也为八路军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在晋冀边区的特殊贡献

1940年春,日军在晋冀边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孙殿英的部队此时驻扎在太行山东麓的广平县一带。这个位置恰好处在日军封锁线的薄弱环节,成为了八路军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在这一时期,孙殿英建立了一个秘密情报网。他利用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关系,安排了几名得力手下打入日军占领区的伪军系统。这些人利用伪军的身份,能够自由进出日军控制区,搜集到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1940年夏天,八路军129师在日军的"扫荡"中遭受重创,部队被迫分散转移。当时有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在转移途中遭遇日军追击,被困在涉县境内的一处山谷。孙殿英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在山谷外围佯攻日军,为这支八路军分队创造突围机会。

同年秋天,一批从延安派往华北的进步知识分子在途经广平时被日军特务发现。这些人中包括了几名重要的地下党员。危急时刻,孙殿英派出特务连的骨干,假扮成宪兵队,将这批人"押解"出了日军封锁区,成功护送他们到达了八路军根据地。

1941年初,晋冀边区遭遇严重旱灾。很多根据地的群众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孙殿英动用了自己在平原地区的关系网,秘密从沦陷区购进大批粮食和棉布。这些物资通过他控制的秘密通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八路军控制的根据地。

在与地方游击队的合作中,孙殿英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他表面上保持着与国民党的关系,但实际上为游击队提供了大量帮助。每当游击队需要武器弹药时,他就安排部下"不小心"在某个地点遗落一批装备,让游击队"拣到"这些急需物资。

1941年下半年,日军加强了对晋冀边区的控制。为了打击抗日力量,日军在各个县城都设立了特务机关,大肆搜捕抗日分子。孙殿英利用自己在伪军中的关系,设法打探到了日军特务机关的黑名单。这些情报及时转告给了八路军,使许多地下工作者避免被捕。

1942年春,八路军在广平县东部地区计划开展一次大规模群众运动。为了配合这次行动,孙殿英主动请缨,带领部队在县城外围设置了多个检查站。这些检查站既能监视日军的动向,又能为八路军的地下工作者提供掩护。

在与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中,孙殿英的部队还承担了重要的训练任务。他们利用自己的军事经验,为游击队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这些人学会了使用迫击炮、轻机枪等武器,大大提高了游击队的战斗力。

1942年底,华北地区的形势愈发严峻。日军加强了对各个据点的控制,抗日武装活动的空间被大幅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孙殿英的部队成为了八路军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他们不仅为八路军传递情报,还帮助运送医药物资,甚至协助转移伤员。

四、转战冀南的艰难岁月

1943年初,日军在冀南地区展开新一轮"治安强化运动"。孙殿英的部队被迫离开广平地区,向南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他们经常遭遇日军的围追堵截,但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总能巧妙地突出重围。

这年春天,孙殿英的部队来到邯郸西部山区。这里地势复杂,沟壑纵横,是开展游击战的有利地形。他们在这一带建立了多个秘密据点,并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建立了联系。

在邯郸活动期间,孙殿英的部队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危机。一天深夜,日军突然对他们的一处据点发动突袭。原来是据点中潜伏的一名汉奸暗中向日军通风报信。在这次遭遇战中,孙殿英的部队虽然成功突围,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了大量武器弹药。

1943年夏季,冀南地区遭遇严重的蝗灾。大片农田被蝗虫吞噬,当地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孙殿英组织部队协助群众抗灾。他们不仅帮助群众捕捉蝗虫,还从山东境内购进粮食,接济灾民。这次行动使部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为了获取更多的军事情报,孙殿英在邯郸城内建立了一个秘密情报站。这个情报站以一家杂货铺为掩护,负责人是一位老店主。日军和伪军的军官经常光顾这家店铺,无意中泄露出许多重要情报。这些情报经过秘密渠道传到孙殿英手中,再转告给八路军。

1944年初,日军在冀南地区实行"蚕食"政策,在各个村庄修建碉堡,企图切断抗日武装与群众的联系。面对这种情况,孙殿英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对策。他派出小股部队,装扮成普通农民,混入各个村庄,暗中发动群众破坏日军的筑堡计划。

春耕时节,日军在冀南平原地区加强了管制,派兵封锁道路,限制农民外出耕种。孙殿英的部队分成若干小组,护送农民去田间劳动。他们白天隐蔽在田野里,一旦发现日军来袭,就立即组织农民撤离。这种做法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1944年夏天,八路军在冀南地区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扫荡"作战。孙殿英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在邯郸以西的几个县城制造声东击西的假象。他派出多个小分队,在不同地点同时展开行动,造成声势浩大的假象,成功分散了日军的注意力。

到了年底,日军加强了对冀南地区的控制,在主要交通要道上设立了多个检查站。这给抗日武装的活动带来很大困难。孙殿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部队化整为零,以做小生意的名义,把武器弹药藏在货物中运送。这种方式虽然耗时较长,但确保了补给线的畅通。

1945年初,形势开始对日军不利。他们在冀南地区的统治出现了松动。孙殿英抓住这个机会,扩大了部队的活动范围。他们不仅频繁袭扰日军的据点,还协助八路军收复了几个重要的村镇。这些行动为冀南地区的最后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抗战胜利后的重要转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孙殿英的部队此时正驻扎在邯郸西部山区。在接到日军投降的消息后,他立即组织部队向邯郸城区推进。在接收日军武装的过程中,他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防范措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冲突。

当月底,八路军派出代表与孙殿英进行接触,商讨接收日伪政权的具体事宜。在谈判中,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由孙殿英的部队负责接收邯郸城区的军事设施,八路军则负责接管周边地区的治安工作。这种分工体现了双方的互信关系。

9月初,一批日军拒绝投降,企图突围逃往山东。孙殿英获得情报后,立即与八路军取得联系。他们在邯郸东部的要道上设下埋伏,成功截获了这支日军,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这批缴获的武器后来被平均分配给了双方部队。

在处理战后遗留问题时,孙殿英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他组织部队帮助当地百姓修复被战火摧毁的房屋,清理废墟,重建水利设施。特别是在处理伪军问题上,他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对那些被迫投敌的普通士兵给予宽大处理。

10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向华北地区推进。此时的孙殿英面临着重要抉择。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部队交给八路军改编。这个决定得到了部队上下的一致支持。在改编仪式上,他向部队官兵宣读了这一决定,并亲自为部队摘下了旧军装上的徽章。

改编后的部队被整编为八路军某团,孙殿英担任团长。他立即着手进行部队的整顿工作。首先是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使官兵们了解新形势下的任务。其次是加强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在他的努力下,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1946年初,国共关系日趋紧张。孙殿英的部队担负起了保卫冀南根据地的重要任务。他们在邯郸西部地区构筑了一道防线,阻止国民党军队的推进。在此期间,他们多次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

春节过后,战事进一步升级。孙殿英的部队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在一次激战中,他们成功突破敌军封锁,解救出被包围的友军部队。这次行动不仅挫败了敌人的企图,还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到了1946年夏天,孙殿英的部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之师。他们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战术素养很高。在随后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多次创造出以少胜多的战例,成为冀南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1946年底,解放军开始对国民党军队发动反击。孙殿英的部队在这次反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运用灵活的战术,配合主力部队,连续攻克了多个敌军据点。这些胜利为后来的战役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1947年,孙殿英继续带领部队参加各项战斗任务。他们不仅要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还要承担保护根据地的责任。在这期间,部队继续保持着优良的战斗作风,多次立功。这支由抗日游击队发展起来的部队,最终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支精锐力量。

0 阅读:10

饭团历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