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经常听到人说,选择大于努力。是啊,从后往前看,我们所有成功或失败的事情,都是因为当初选了这件事来做,没毛病。但它也有个矛盾之处,那就是你怎么知道选别的路就行了或者就不行了呢?人生不可重来,以致于你根本不知道选别的路会更好还是更差,所以你归咎于选对了或是选错了,其实也不那么严谨。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对某些人来说,选什么都对,而对另一些人来说,选什么都错。比如有读研和工作两个选项,有些人是不管走哪条路,都能成为人上人,差别只是遵循了不同的人生路径而已;而有些人是选了读研,出来后发现还不如那些之前就选择工作的同学,选了工作了,干了几年又会后悔还不如当初读研还能有个文凭起点。它的本质在于有些人做什么事都能做出点什么,而另一些人给他们再好的环境,也总能搞砸。
当然这不绝对,把巴菲特出生就扔到阿富汗,他也不能成才,把一个傻蛋扔进王健林家,他也败不完家产。但若是不那么极端,大家都是运气平平,那就能看出差别了。有人说自己没有运气,可是没运气的人多了,有人却依然能成功,有人只要不遇到特别烂的运气就能成功,而你却必须要遇到很好的运气才行,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导致的对环境的容错率不同。
容错率是个非常重要的词,但人们对此没有意识,人们只会追求一些单一选择,单一博弈,单一赌博上的奇技淫巧,只试图增加在某件事上的成功率,却对“判断错误以后怎么办”一无准备。
这种思维,叫兜底思维。有兜底思维的人,不管胜不胜,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长期成功者的共性。那些短期成功者之所以只能短期成功,往往是没有为失败做准备,于是因运气来,也因运气走。
问个问题:如果曹操在华容道不走小路会怎样?
很多人感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说他算准了曹操多疑,会放弃走平坦的大路,而走看起来崎岖难走的小路,于是诸葛亮这叫什么?预判了你的预判。可如果曹操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呢?也就是曹操知道了你以为他多疑,肯定会放弃大路走小路,于是在小路设下伏兵,那他就偏偏如你的愿,就走平坦的大路,你不就扑了个空?这在石头剪刀布里很常见,我承诺我会出布,你觉得我是故意让你以为我不会出布其实偏偏出的就是布,于是你就当信任我,就出剪刀,但我如果算到了这一点我就应该放弃承诺而出石头,但你如果又算到了这一点……这个循环是没有尽头的。
不管历史上有没有华容道这段,这显然只是小说里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现实打仗怎么可能赌博?现实中如果诸葛亮真是个聪明人,就不该这样去预判,而是在每条路上都设下伏兵,也就是曹操怎么预判都是错,这叫兜底思维,而不是试图在一件事上追求绝对正确,万一失败就没的玩了。
同理还有空城计,肯定是小说的艺术加工,司马懿要是派一小队去看看呢?司马懿要是心烦意乱没仔细听琴音呢?司马懿要是在城下让弓箭手射点箭给弹琴的诸葛尝尝呢?司马懿要是并没有考虑兔死狗烹,或者诸葛对魏国的形势错判了,司马并不是留着诸葛才能保有兵权呢?这些都是没有兜底的冒险,诸葛真像小说里这样神机妙算,恰恰就不是聪明人。真正的聪明人不是总判断对,而是他们总是为每一种可能性都做足了准备。
都说李嘉诚追求安全,不碰冒险的东西,你不知道的是李嘉诚才是币圈的OG之一,早在10年前,他旗下的一家公司就在币圈创业了,规模还很大。这就跟我们打土狗似的,重点是你投入资金的比例,而不是完全不做。拿出一点点钱,在一些风险极高的领域,挑选相对优质的标的,这不叫冒险,也不叫赌博,它叫“防身”——一定要正确区分这几项。
同理,昨天一位公务员同学在底下留言说,自己在体制内也感到越来越难了,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继续干,然后不断学习进步做点别的事,就体制里那点活,再忙也有时间学别的做别的。体制好了那就好,体制差了你也是这里面最有选择权的,那就行了,不要去赌体制会好还是会不好,而是为好或不好都做好准备。
人生对几次根本无足轻重,因为人生太长了,选择太多了。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不滑坡?是不是有为每一种可能性做兜底的习惯?这些才是长期成功者的必修课。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