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各种调侃中,“吃货”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词汇中,最有趣的一个。食物和读书,这两个字,仿佛天生就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常会同时出现。
一个安静的咖啡馆,就是“小资”阶级读书的好去处。在中国人看来,手中捧着一本好书,手中端着一壶好茶,就是一种独特的品味。
书,是一种心灵的食物,也是一种可供参考的类别。例如,有些读书,就是在职业和生活中寻找一条切合实际的答案。有些书籍,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比如食物的阅读。另外,在我们的阅读中,可以帮助我们对不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来源进行的解答。食物和读书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文学大家汪曾祺,也有很多对食物的描述,一部《汪曾祺谈吃》,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要流口水。不要用太多的油,因为豆豉是不需要用油的,用煎锅炸一下比较好,切勿炸至熟,若有一层薄薄的外壳,或有褶痕,便可捞起,此为“虎皮”。他先肉准备好,然后再把肉和豆腐一起放进去,混合在一起,大火烧到沸腾,大约15分钟左右,出锅盛出,上碟,此乃虎豆腐。”
英国女作家扶霞·邓洛普撰写了一本书—《鱼翅与花椒》,她的书引起了不少食客的注意。这是一种享受,不仅是关于食物的介绍,也是一种接触中国食物的机会。扶霞认为,顶级的烹饪技艺,并不仅仅是口味,而是一种与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可以从更大范围中发掘出更多内容的交流。当她在中国学习时,却发觉,比起学习四川多元种族的文化,她更感兴趣的是中国料理。
每一杯茶,都是一种生命。在扶霞看来,美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哲理、理念和人生的绝佳窗口。
就像她曾经在一本书里说过的: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诠释了什么叫“我食则我存”。正确的饮食,可以让你更健康更长寿。
中国人往往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情感,所以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美食之上。例如,在意大利,我们也可以彼此表达善意,但是到了那儿,他们就会把手伸给我,然后问我一些问题;而中国的友人则会把一只汤盆放在我的手中,非常坚定的说:“来,吃点东西!”我在四川大学当家教的中文教师,如果发现我无精打采,总是会送上一颗糖葫芦和一颗坚果,说是要“补补脑”。上次在甘肃,我也是大病一场,大哭一场,他们家的亲戚朋友,都把十月份就埋在屋顶下的冰镇西瓜,给我送去了。
黛娜·弗莱德是一位美国作家和设计师,她有一部名为《小说餐桌》的著作。她将那些令她难忘的美味佳肴一一煮熟,然后将它们拍成照片,再编入本书。阅读与吃饭都是一种消耗,两者都使人觉得舒服,轻松,有营养,而且是一种巨大的快乐。他们可以让你提神醒脑,也可以让你犯困。一本好书,一顿丰盛的晚餐,都要花点时间去慢慢地吸收。看名著可以将你带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吃东西可以让你经历一段不在桌子上的时光。”
是的,阅读和美食是一种快乐,阅读和美食的相遇,和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快乐!
[点赞][点赞][点赞]很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