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亿光年外的宇宙奇观:超大质量耀变体的震撼发现

葫芦科普 2025-02-01 12:22:42

在广袤无垠、神秘莫测的宇宙深处,科学家们又有了一项震撼性的发现:一个质量相当于7亿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正从遥远的早期宇宙朝着地球发射着巨大的能量束。这一前所未有的发现,不仅刷新了人类对耀变体观测距离的记录,更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早期宇宙的大门。

耀变体,作为超大质量黑洞中的特殊存在,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天文学家们的目光。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天体,属于活动星系核,可以理解为一个非常活跃的星系中心。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发出的高速物质喷流几乎正对着地球,就像一束光直接照向我们。这使得耀变体看起来非常明亮,并且在宇宙中显得格外突出。

耀变体会发出非常强烈的辐射,覆盖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的所有波段。它的亮度变化很快,可能在几分钟到几年的时间里突然变亮或变暗。此外,它的光还具有高度偏振的特性,这意味着光的振动方向非常集中。

耀变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谱射电类星体”,它的光谱中有明显的发射线;另一类是“BL Lac天体”,它的光谱中几乎没有发射线,看起来更“干净”。

耀变体的能量来源与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有关。黑洞周围的物质在旋转和坠落过程中形成喷流,喷流中的电子以接近光速运动,产生强烈的辐射。虽然科学家对喷流的具体形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耀变体为我们研究极端宇宙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

当一些超大质量黑洞,也就是类星体,在吞噬物质的过程中,其吸积盘内螺旋式下降的物质被加热到几十万度,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电磁辐射。而类星体强大的磁场能够将这些能量塑造成垂直于吸积盘的双喷流,这些喷流如同宇宙中的巨型能量柱,延伸到宿主星系之外极其遥远的地方。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喷流会恰好直接指向地球,形成随着黑洞不断吞噬物质而脉动的射电亮点,这样的黑洞就被称为耀变体。

2024年12月18日,一项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的新研究,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名为J0410−0139的耀变体上。研究人员借助多台强大的望远镜,包括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阵、麦哲伦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以及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钱德拉天文台,成功捕捉到了这个来自遥远宇宙的神秘信号。这个耀变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在宇宙中穿越了超过129亿光年的漫长距离,才最终抵达地球,这一距离创造了耀变体观测的新纪录。它形成于大爆炸后约8亿年的早期宇宙,其非凡的年龄和巨大的质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研究样本,有助于深入探究第一批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奥秘,以及这些星系核从早期宇宙至今的演化历程。弗吉尼亚州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伊曼纽尔·莫姆扬表示:“J0410−0139的喷流与我们的视线完美对齐,这使得天文学家们能够直接窥探到这个强大宇宙能量源的核心区域。它就像一个独特的实验室,为我们研究在宇宙最具变革性的时期之一,喷流、黑洞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此之前,人类发现的耀变体数量不足3000个,而且绝大多数都比J0410−0139距离地球更近。此前最遥远耀变体的记录保持者是PSO J0309 + 27,它于2020年被发现,距离地球约128亿光年,相比之下,J0410−0139要更为古老,大约早形成1亿年。虽然从宇宙的漫长岁月来看,这1亿年的差距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于超大质量黑洞而言,这期间却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1亿年里,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可能会增长几个数量级。因此,J0410−0139的发现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性成果。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研究的主要作者爱德华多·巴尼亚多斯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这一发现的重要性:“想象一下你听说有人中了1亿美元的彩票。鉴于这样的中奖概率极低,你可以立刻推断出,肯定有更多的人参与了那次彩票抽奖,只是没有赢得如此巨额的奖金。同样的道理,我们发现一个类星体的喷流直接指向我们,这就意味着在那个宇宙历史时期,一定存在许多类星体,它们的喷流没有指向地球。”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让我们对早期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也激发了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的热情。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寻找这一时期的更多耀变体,并坚信会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着被发现。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研究的共同作者西尔维娅·贝拉迪塔充满信心地说:“有一个,就还有一百个[等着被发现]。”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隐藏在宇宙深处的奥秘将逐渐被揭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将不断拓展和深化。J0410−0139耀变体的发现,仅仅是一个开始,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早期宇宙的崭新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无限可能的时代。

0 阅读:1
葫芦科普

葫芦科普

来自星星的小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