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4小时生效,中方终止对欧投资,欧盟方寸大乱,多位高官来华

月季啊 2024-10-31 04:48:51
引言

当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加税,似乎并没料到中方的反击来得如此“快、狠、准”——终止投资、取消合作,以此向欧盟传递出明确信号:如果要对我们“亮剑”,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如今,眼看最后期限逼近,欧洲多位高官却急匆匆地组团访华,意在缓和紧张局势——但来得及吗?

正文

你见过这样的“拉锯战”吗?一边是欧盟强行加码关税,想让中国电动车厂“乖乖”交保护费,另一边是中国迅速出手反击,干脆取消投资,不让对方“占便宜”。更有意思的是,眼看10月30日关税最后期限一天天逼近,突然,欧洲各路高官集体飞向北京,声势浩大!这出戏啊,是真热闹。

先说说欧盟的“小心思”。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的想法在10月初就定了调。显然,这不是欧盟的一时兴起,而是一套细致“玩法”:不仅要加税,还要细分品牌、车型,价格一分一厘都要算,目的是通过多重成本壁垒,让中国车企不得不“知难而退”,最好乖乖到欧洲建厂、带资金进来,把“活水”往自己市场里引。

中国车企没跟欧盟玩这一套,倒是打出了一记“冷板凳”战术。中方先是取消了原计划在意大利的工厂建设,然后又决定不参加意大利车展,干脆利落地将这份“合作意向书”撕了个稀巴烂。这不仅让欧盟那边有点发懵,还特别针对那些“加税”喊得响的成员国——比如意大利。事情走到这一步,不知道意大利政府是不是要捶胸顿足了,毕竟本来想揩点油的结果,却成了“鸡飞蛋打”。

眼看大事不妙,欧盟的“救火队”立马启动了。10月28日,芬兰总统斯图布抵京访华,而紧接着德国巴伐利亚副州长艾旺格也来了,据说还试驾了新能源汽车。斯洛伐克总理更是马不停蹄,10月31日也要到访。为何这些“救火队员”会是他们?一个共同点:这些国家本身对关税政策就是反对或弃权的。芬兰干脆弃权,德国和斯洛伐克更是投了反对票——如今亲自“救场”,更像是在为欧盟内部喊话。

欧盟这次要加税的姿态,可谓让人看了瞠目结舌。要知道,这一刀砍下去的可不仅仅是中欧之间的电动车市场。中国市场一旦开始对欧盟的大排量燃油车祭出关税大棒,那整个贸易链条都要扯痛了。别忘了,不少欧洲大牌车企对中国市场那可是依赖有加,甚至成为了利润支柱。双方经济互相依赖,不管谁先举起关税大棒,结局只会是“双输”。

再看最后期限,10月30日!这一日期仿佛给欧盟按下了倒计时按钮,接下来的每一分一秒,都是关键。如果关税真敲实锤,中欧这根已经拉到极限的橡皮筋也将彻底“崩断”,不仅电动车市场有了大问题,就连零部件、技术供应链也可能全面受挫。

细品一下欧盟这次的加税“决策”,背后其实有个难掩的焦虑感。欧美市场一直对中国制造保持戒心,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美担心中国市场份额扩大、技术上更有发言权。而欧盟试图通过层层壁垒遏制中国产品,显然是为了给自己的“车厂”多争点时间。

当然,欧盟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早就有人对加税表达担忧,比如芬兰、德国和斯洛伐克。对这些国家来说,加税是小打小闹,真惹怒了中国市场,那后续的一连串反制措施绝不是欧洲能轻松消化的。中方如今的态度,表面是捍卫利益,背后更传达出明确信号:要来就真刀真枪,谁都别拿彼此当“提款机”。

回到现实,欧盟的高官们这次访华可能还会有不少交涉,但最终能否打破僵局,还得看双方意愿。也许,双方一时的针锋相对只是为了给对方一个“提醒”:这盘大棋里,没有谁能单边吃到好处。就看欧盟是否真有诚意,放下架子与中国谈判,尽快找到合作的平衡点。

结语

电动车领域的争执,实际上是中欧关系中的冰山一角。全球化时代,贸易壁垒绝非解决方案,最终让彼此共赢才是真理。中欧合作历经风雨,双方经济缠绕,何必将合作机会拱手相让,变成各打算盘的单方独行呢?

0 阅读:0

月季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