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经常被读错的4个名字,好多都是张口就错,你认识几个?

史说畅谈 2025-02-06 16:51:04

三国纷争乱世,因为大作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而招来许多后人深入研究。

在三国出现的人物中,有许多人的名字比较难读,这些字我们大多不认识,或者就算见过也读不出来,这样只能靠它的形近字来判断其读音。

有这样四个人的名字,经常被我们读错,他们都是谁呢?

甄宓(fú)

首先第一位就是拥有多重身份的曹丕妻子,文昭甄皇后甄宓,这是三国中一位非常有名的大美女,绝不比“四大美女”的貂蝉差。

南方有大乔小乔,北方则有甄宓。

不论个人品德还是非凡美貌,甄宓在那个年代都属于人间极品,只可惜袁绍儿子没有眼光。

甄宓是官宦世家,祖上好几辈都是在东汉当大官。受家族先进思想影响,甄宓从小就自觉开始读书学习,这在当时还是比较特殊的。

等到了合适的年纪后,甄宓就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跟着一起来的曹丕成功见到了甄宓。

受战乱影响,甄宓的脸很脏,而且头发也比较乱,但曹丕一眼就看中这是一个大美女。

曹丕被甄宓的美貌深深吸引,

其实曹操也觉得甄宓挺不错的,但总不能和儿子抢吧。

于是曹操就成人之美,非常不甘心地将甄宓赏给了曹丕。

对于这个新娶来的大美女,曹丕也是非常开心激动。没多久,甄宓就给曹丕生了一个宝贝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ruì)。

关于甄宓名字的读音,其实好多人没有见过“宓”这个字,所以按照形近字的思维方式,想必许多人都读成了“bi”,其实两者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

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宓”是一个多音字,除了有“fu”的读音,它还有“mi”的读音,但人家还是叫甄宓(fú),而不是甄宓(mì)。

想必这时候许多朋友会说,那现代游戏里面的甄姬是不是就是甄宓呢?是,但是不应该这么叫,我们都被误导了。

甄姬这个名字是在日本的一款游戏中出现的,“姬”在他们国家有千金的意思,但在我们国家却不是这样。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就有关于“姬”字的解释,它一般指的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妾,比如曹丕有苏姬和徐姬。

所以这么来看的话,确实不应该说人家是甄姬,应该是甄皇后或者夫人,毕竟这是人家曹丕好好娶过来的。

李傕(jué)

第二位便是曾经董卓手下的一大将才,地位仅次于骑着赤兔马的吕布。

在董卓手底下办事,好人自然不多。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李傕就是一个大反派,他帮助董卓杀了不少公卿大臣。

关于“傕”字的读音,按照形近字的思维,许多人按照“催”字的读音来读,两者虽然长得像,但的确没有一丁点关系。

在古代那个社会,各式各样的名字有很多,尤其是那些比较有名的家族,起的名字往往比较特殊,所用的字也都比较罕见。

至于帝王家,名字中的罕见字更是用的非常多。

比如东汉的第三位皇帝叫刘炟,这个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以为是刘但呢,其实这个字不读“dan”,而是“dá”。

再比如东汉的第十位皇帝刘缵,“缵”这个字乍一看大家不认识,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字应该读“zan”,其实并不是。

“缵”字的读音是“zuǎn ”,和“赞”字的读音一点也不一样。

至于为何这些有钱人家这样起名字,按照许多人的说法是,名字所用的字越特殊,就说明这个人以后的能力越特殊,其实这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纵观我国历史上的大部分名人,他们的名字往往都比较简单。

比如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个人,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他们的名字非常简单,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认识。

由此不难发现,名字越特殊不一定就能有一番作为,因为不便于被他人所熟记。不过曹操帐下有位谋士,他的名字许多人也不会读。

荀彧(xún yù)

每当提起这个名字,基本上是笑声一大片,因为这个名字按照形近词的读音,许多人将他的名字读成了“gou huo”。

其实“荀”这个字不应该读错,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叫荀子,这个人想必大家应该是听说过的,虽然没有孔子和孟子那么出名。

想必许多朋友都听说过韩非子,还有后来备受秦始皇重用的李斯,这两人都是荀子的学生。

荀子虽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非常接近法家,韩非子后来能成为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就与这有很大关系。

秦始皇之所以会重用李斯,也跟他的法家思想有关。

其实大家都猜得没错,荀彧就是荀子的后人。

荀彧小时候非常聪明,毕竟出身于这样声名显赫的大家庭,要是没有点真才实干,岂不让人笑话?

荀彧少年时期,别人就说他有辅佐皇帝的才能,然后他就跟了曹操。

曹操这个人是非常喜欢人才的,对于荀彧这样出身显赫,又有才能的重要谋士,曹操自然是爱不释手,而且曹老板称其为“这是我的子房”。

“子房”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字,由此不难看出,曹操对于荀彧有多么重视。

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逐渐开始开疆拓土,后来他还敢挟持天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计划的大概意思就是荀彧出的,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挟天子令诸侯,而是劝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县好生看管着。

在曹操去前线打仗期间,荀彧就是后勤管家,负责保障后方安全。

在荀彧的努力下,他成功帮助曹操实现了王图霸业,但他内心还是非常思念东汉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荀彧后来去世了。

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不只是平时的努力,他还给曹操推荐了许多自己知道的能人,这就是所谓的“帮人帮到底”。

荀彧推荐的这些人中,最出名最厉害的就是郭嘉了。

对于郭嘉这个人,荀彧说他要比自己强上许多,起初曹操是不太相信的,因为他感觉荀彧已经够厉害了。

但用了郭嘉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不就是自己的“诸葛亮”嘛,他刘备有军事诸葛亮,我曹操有名谋郭嘉!

我们都知道,曹操后来成功统一了北方,在这段时间里,荀彧和他推荐的能人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其实比刘备和孙权都要有福气,要论手下谋士们的综合才能,那曹操无疑具有话语权,他的谋士们放眼整个三国,都是最顶尖的配置。

刘禅(shàn)

最后便是争议颇多的刘备宝贝儿子刘禅,由此不难看出,小时候被亲爹摔过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连名字都误导别人。

关于“禅”字的读音,有一部分人读“chán”,自然就有一部分人读“shàn”,其实最标准的是后者。

读音不同,它所代表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禅”字要是读“chán”这个音的话,它的意思与佛有关,比如禅心、禅师等。

当然,也不一定与佛有关,比如口头禅。

至于读“禅”这个音的时候,就与皇家有关了,比如禅位、封禅。

刘备的野心我们都知道,他是每天做梦都想当皇帝的人,所以他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每天去钻研佛教。

刘备曾收过一个干儿子,他给人家取的名字叫刘封。

刘封和刘禅两个人名字,加起来我们就能看出刘备的野心。

只可惜刘封这个干儿子不太给力,就连二爷关羽他都敢不救,最后被刘备亲自赐死了。

至于刘禅这个亲生的宝贝儿子,因为小时候被亲爹狠狠摔了一下,所以许多人都觉得他被摔傻了。

其实刘禅还是稍微有点能力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傻。

刘禅毕竟是长子,将来是要继位大统的人,所以刘备肯定得想办法好好培养,要不然蜀汉迟早玩完了。

刘备那时候的确让刘禅学过一些治国之道,而且还专门给他请了老师。

除了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刘备还让人家学武呢。

等刘备去世刘禅正式继位后,这时候的刘禅其实是没有什么权力的,主要大权都在他的“相父”诸葛亮手中。

这个时候刘禅就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学习如何治国,等到诸葛亮离世后,刘禅终于熬出来了,权力也到了他的手中。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逐渐开始收回在外面的权力,也就是常说的加强并集中中央大权。

刚刚掌握大权后的刘禅表现还算可以,任用的也都是贤人能才,只不过到了后面他就开始松懈了。

后期的刘禅,逐渐开始宠信宦官集团,这就是导致蜀国上下开始变得乌烟瘴气,宦官十分嚣张,这个国家能有什么前途。

不过即便这样,人家刘禅依旧当了41年的蜀汉皇帝。

以上就是三国中四人比较特殊一点的名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想要读对的确有点难。

所以我们在阅读古籍时,旁边最好备上一本字典,得知其正确读音后,可以将正确的标在上面,防止下次遗忘。

0 阅读:20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雾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