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边寿民,以清高为血以典雅为魂,以画芦雁驰名于世

寓书喻画 2022-04-04 09:45:47

导语:边寿民,扬州八怪之,他能书善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其以大写意芦雁驰名于江淮,有“边芦雁”之称。

他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

他擅诗词,诗名却为画名所掩。

他书法,古劲浑朴,使画面增辉。

他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浑厚中饶有风骨。

他的泼墨芦雁,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

他就是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

心性淡薄,却贵在情深

边寿民出身贫寒,虽被皇帝赏识,却终生不仕。工诗词书画,尤以画泼墨芦雁而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因常往来于扬州,曾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边寿民,原名维祺,字寿民,后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等,山阳人。山阳边氏为世代书香之家,到边寿民祖父这一代已无功名,且近乎于寒门。边寿民自幼聪颖,诗文书画,为长者所称,虽境遇困穷,却能坚守寒士清操。

据传,他也并不乐于豪富贵商的往来,以自守清寒为乐,自谓“安稳不愁风浪险,寂寥却喜烟云足。”也许是“安稳”与“寂寥”的一语成谶,使得他七次乡试未曾中举。

边寿民的一生寒微、身无长物。若想改变这一窘境,只要稍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便能青钱白璧,高官厚禄,但他却始终没有这样做。据传,在边寿民游历楚水吴山期间,其画迹遍传南北。

他的《芦雁图》四条屏就被当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悬挂在王府,有人劝他“一游都门,可博进取”,但边寿民却只是一笑置之,可见他志不在此。50岁之后,更是闭门作画,以诗文为伴,俦侣相依,避世态炎凉。

边寿民将自己的人生以实际行动寄托鸿雁,乾隆元年建成了苇间书屋。此书屋位于淮安旧城东北隅梁陂桥附近,四面环水,芦苇丛生,人迹罕至,却有往来雁群停留栖息。尤以秋季为胜,秋水澄碧,芦花冷白,蓼花透红;有屋数楹,还有专供绘画的小亭,专设玻璃窗户,观察鸿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

在长期接触观察当中,边寿民对雁的形体、动作、情态、习性,了如指掌。从而构思顿生妙谛,下笔每聚深情。由此形成边氏芦雁的笔墨疏简、以形写神、写意传神、出神入化的特色。而他本人也如同他画中芦雁,不管画多画少,都难掩“只图只影落秋烟”的“苇斋寂寞”。这冷落清幽之感,基本上是他隐居生活的写照。

以典雅为魂魄,以清高为气血

边寿民中年时期,芦雁画已经名噪大江南北;老年时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用笔苍劲,墨色雄浑,溶线于笔墨之中,墨中带胶,使雁的羽毛光洁,神态质朴。

边寿民具有典型的“在野”文人画审美观念,又与下层平民有较多接触,作品中自然混合着“高雅”和“通俗”双重因素,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他师法前人,兼取众长,尤其用力于徐渭、陈淳一派。他论画云:"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亦要师法造化,熟悉描绘的对象。

所以,每当秋天芦花飞絮、雁声鸣叫的时节,他就潜入芦苇滩头,早晚都在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芦雁的神态。

郑板桥在《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诗中写道:“边生结屋类蜗壳,忽开一窗洞寥廓……隔岸微闻寒犬吠,几拈吟髭更漏长。”他栖身于“蜗壳”般的茅棚之中,全然不顾“夜寒”“西风”“烟霜”的侵袭,完全忘却了寒夜的深沉。

因反复揣摩领会,所以他画的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并根据纸墨的特点,大胆落墨,展示了其绘画上的深厚功力。

他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而有之,多以赭墨绘滩头、芦苇,雅淡有致,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他巧妙地运用墨色浓淡把雁头、雁尾描绘得立体感很强。他用笔苍劲,墨色雄浑,溶线于笔墨之中,墨中带胶,使雁的羽毛光洁,神态质朴。

清人秦祖咏在《桐阴论画》称边寿民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别趣。泼墨芦雁尤极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之趣一一融会毫端,极朴古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又称边寿民“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其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

自度前身是鸿雁

边寿民常以雁自喻,并反复声称:"一生踪迹与渠同","于今衰病息菰蒲",甚至如痴如迷地表白"自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

正如他自己所说,边寿民已达到了“雁我两忘”的境界。苇间书屋先后有6位画家为之绘制《苇间书屋图》,50位文士为之题咏。

金农调侃地说:“三分水,一分屋,菰芦声,秋雨足。中有人,媚幽独。时高吟,沧浪曲。破毛禽,晚争浴。画出来,黛五斛。”。

郑板桥赞扬:“画雁分明见雁鸣,缣缃飒飒获芦声。笔头何限秋风冷,尽是关山别离情”。

《晴沙集影图》

芦苇丛边二雁,悠闲宁静,姿态生动自然。用笔洗练娴熟,墨色深浅把握自如,反映了画家长期与雁朝夕相对,观察入微,从而达到了“自与心会,画与神契”的意境。

《芦雁图轴》

为四十七岁时炉火纯青之作,生动地描绘了秋雁温情互唤的小景。全幅为纵式构图,作者巧妙地在近景处绘一株高大的芦苇,以其纵向的造型加强了上下两只秋雁间的联系,成为有机地连贯画面物象的一条主线。芦、雁以泼墨写意绘成,鸿雁墨中带赭色,头颈弯曲,一笔而成,由浓而淡;羽毛柔软润泽,无不情趣横溢。

《歪瓶依菊图》

一帧情趣盎然的书画小品,笔意潇洒舒放,毫纵不羁,随意而行,却又恰成天然之趣。浓墨点叶,淡墨勾花,秀雅高洁,意韵高远。画面雅拙朴实,却自有一种脱俗越尘之感,让人爱不释手。

结语:

清人松年在其《颐园论画》中指出:“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笔墨,更钦仰其人。”

今人潘天寿更是强调:“品格高,落墨自超。此乃天授,不可强成。品格不高,落墨无法。人格方正,画品亦高。”

在边寿民身上,画如其人,不失当,人如其画,恰适宜。

——END

0 阅读:7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