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女人的叹息:父母最偏心的那个孩子,晚年最不孝顺

心于情事录 2024-08-08 18:27:23

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让人潸然泪下的台词:

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也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句真实的描述,也是一句狡猾的辩解。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明明偏心偏的很严重,却总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言行合理化。

可让这些父母寒心的事,他们年轻时越偏爱的孩子,到了他们晚年,却是最自私,最不孝顺的那一个。

为人父母没有门槛,很容易就上岗,可为人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往往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有一句俗话说:

老大爹疼,老幺妈爱,只有中间的老二,爹不疼,妈不爱。

梅姐就是那一个爹不疼妈不爱的孩子。她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父亲爱姐姐,母亲疼弟弟,只有她,在这个家里可有可无,好处是没有她的份,责任全是她的锅。

作为童年物质匮乏的70后,梅姐至今都记得,哪怕是吃一盒饼干,她都很难分到姐姐和弟弟不要的残渣。

这样被无视,被冷淡的待遇,让梅姐一边想着勤快懂事,尽力讨好父母,一边努力发奋读书,希望早早离开这个家。

不幸中的万幸是,姐姐读书没有什么天赋,弟弟又被母亲宠坏了,唯有梅姐,能吃苦,肯下功夫,这才得到了那个难得的读书机会。

这为梅姐的翻身打下了基础,却也成了父母无休无止吸食她的最好借口。

父母越偏心,被偏爱的那个孩子,就越自私,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父母越是能够一碗水端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越容易互助和谐,整个大家庭,也就越容易兴盛兴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关系的指挥棒,人性的自私与贪婪,韧性与扭曲,都会因为父母的偏心偏爱,而被无限的放大。

可最终买单的,却往往也是父母,以及,父母最不疼爱的那个孩子。

成年之后,梅姐成了整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无论是姐姐家有事,还是弟弟家有麻烦,还是父母有病有痛有矛盾,都是梅姐的责任。

最初那些年,梅姐经济不错,对姐姐家和弟弟家的事情,能帮忙的,都尽量帮了。即使暗地里自己求爷爷告奶奶,费了无数的心思,她也希望能让姐姐和弟弟满意。

更确切地说,她希望通过帮助姐姐和弟弟的方式,能让父母满意。自从她顺利上了大学,在省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之后,父母就永远将一句话挂在嘴边:

如果不是你姐和你弟将读书的机会让给你,你也没有今天。

梅姐有时想反驳,可张张嘴又将话收了回去,她不想惹父母生气,父母如今对她的在乎与在意,是她从小就盼望的事情。

人就是这样,你越缺少什么,就越渴望什么。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与关注的孩子,会用一生讨好父母。

可一个人如果背负了不该有的责任,就会困倦,就会疲惫,就会无奈。

人到中年以后,孩子大了,事业也没有了上升的空间,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也重了,梅姐开始主动或被动的拒绝姐姐和弟弟的要求,即使偶尔惹得全家人不高兴,梅姐也都咬着牙坚持了下去。

可有一件事,她却无处可逃:父母的赡养。

出生活费还好说,不过就是钱的问题,即使父母将梅姐给的钱,都偷偷补贴给了姐姐和弟弟,梅姐也睁只眼闭只眼,不说话。

怕就怕,父母生病倒下。半年前,父亲不慎摔跤骨折了,母亲腰椎不好,又有各种老年病,根本指望不上。所有的麻烦事,全都是梅姐一个人在扛。

而父亲疼爱的姐姐,只偶尔来打打下手,母亲宠溺的弟弟,连去病房里充当充当脸面,都懒得做。

出钱出力却不讨好的人,永远是梅姐。而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就是那个连面也没露过的弟弟。

有一句话说:

爱是一种能力,公平是一种智慧。

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到底能不能和睦,往往由父母的态度决定。

偏心的父母养出的偏心孩子,不仅会伤害晚年父母的心,还会毁掉偏心孩子的人生。

微信公众号:心于情事录
0 阅读:7

心于情事录

简介:记录普通人的情感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