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名篇鉴赏(110)|晏几道《生查子》

小楼听雨是诗轩 2025-04-07 21:56:35

唐宋词名篇鉴赏(一一〇)

—— 晏几道《生查子》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词写采莲女子的爱情际遇,而有六朝民歌风味。尝言小晏颇有豪宕磊落之气,有时他的这种气质,会投射到笔下女性人物身上。如他的《南乡子》起句:“花落未须悲。红蘂明年又满枝。”古典诗词中的女性总是惜花伤春,这首词里的女子却说“花落未须悲”,显得不同一般。她给出的理由是“红蘂明年又满枝”,今年的花落了,明年繁花又开满枝头,所以用不着为落花悲伤。可见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性格豁达的女子,这当是词人性格在词中人物身上的折光。他的《浣溪沙》“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浣溪沙》“飞鹊台前晕翠蛾。千金新换绛仙螺”,《更漏子》“柳间眠,花里醉,不惜绣裙铺地”,《虞美人》“罗衣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虞美人》“一弦弹尽仙韶乐,曾破千金学”,《醉落魄》“买断青楼,莫放春闲却”等,皆写女性人物,她们的心性行为不让须眉,在婉约词中确属另类。

即如此篇所写的采莲女,因恨路途遥远,涉江不便,索性移家溪头,就近居住。她的举动,就很有几分敢作敢为的魄力。词的起句用《古诗十九首》语典:“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引出采莲女的相思之意。在汉乐府《江南》里,采莲本来就是劳动、游戏、爱情的三位一体;在南朝乐府诗里,“芙蓉”更与“夫容”谐音双关。因“长恨”而“移家”,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毅然决然之举,“移家”有着明确的目的指向性。但第三句却说“闲荡木兰舟”,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分明是想掩饰些什么。第四句“误入双鸳浦”更值得玩味,鸳鸯成双,喻指男女爱情。此女本为“芙蓉”而来,荡舟驶入“鸳鸯浦”,可谓求仁得仁,正中下怀。那又为什么说是“误入”呢?一者为与上句“闲荡”呼应,继续将有心之举说成无心之失。同时也含有真诚的后悔之意,预为下片伏笔。

下片情节继续进展,事情的性质跟着发生了变化,芳意无成,走向了良好愿望的反面。“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二句,继前面以“芙蓉”“鸳鸯”作喻之后,再以“云雨”作喻,表达遇人不淑的追悔莫及、无可如何之意,回应上片的“误入”。借来《高唐赋》中神女的“云雨”之喻指说男子,属于对典故的活用。采莲女能放言指责云雨“轻薄”,知其非任人狎昵、委曲求全者。就像上片后二句,虽带有欲盖弥彰的小儿女心性,但敢于荡舟入浦,毕竟表现出一种主动追求的勇气。

结二句“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活用杜甫《佳人》诗意,说明采莲女在一场错误的情感关系中已被遗弃。她在恶劣的处境中引荷花为知己,芳心自持,清操自守,显示出一种凛然的风骨。采莲女敢作敢当的性格,她的追求反思勇气与持守的坚定,都是词人的豪宕磊落之气在词中人物身上的投射。结句里明言的“荷花”与起句里隐去的“芙蓉”,首尾照应,见出词人笔法之细密。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兼事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奔流》《河南诗人》《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发表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时光留痕》《与经典互文》等。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1 阅读:6
小楼听雨是诗轩

小楼听雨是诗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