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罐头生产国,一年出口300万吨,为什么国人光生产却不吃?
2022年,我国出口了300多万吨的罐头,出口到世界上150多个国家,不过本国的罐头消费量却很低,老外就很好奇,怎么中国人不喜欢吃罐头?
据外国某经济学杂志统计显示,美国一年的罐头人均消耗量是90千克,欧洲人是50多千克。即便是一些不发达地区,人均罐头消耗量也有7、8千克,而我国人均1千克不到。这还是一年的量,大多数还是东北老铁吃黄桃罐头贡献的,南方地区很多人几乎不吃罐头,送礼也没有送罐头的习惯。
中外对罐头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在中国人这罐头更像是零食,就像营养快线一样,没有人真的把它当做早餐奶来喝吧!外国人则不同,欧美国家是有把罐头当做主食的习惯,可以当做正餐来吃,所以他们消耗罐头的量十分庞大。
现在很多中国人看不上罐头,送礼都觉得丢面子。不过在上个世纪,罐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奢侈品,因为产量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很多国人自然负担不起。
中国最早的罐头产业要追溯到清末,第一家罐头工厂在广州诞生,当时主要生产的是豆豉鲮鱼罐头。在外国忙着打一战时,我国的民族资本迎来了发展空隙,之后罐头工厂猛增,不过当时的产量还是太少了,很多人都把罐头当成一个新奇的事物,收到后还有放在家里不吃光看的。
从清末到民国结束,我国只生产了500多吨的罐头,那个时候大多数人连白米饭都吃不饱,罐头是什么头?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罐头产量依旧很低,对于普通人说十分珍贵。朝鲜战争时期,一名小战士对一位女医疗兵说,缴获美军牛肉罐头就送她一个,这位女医疗兵走了几十里路去找这位战士,最后得知他已经牺牲了。这位女医疗兵60年后还记得这件事,可见那时罐头是多么珍贵。
也就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国家意识到了罐头工业的重要性,与军事息息相关,所以在1950年-1953年期间我国建设了大量罐头工厂,把罐头的年产量从1730吨提高到了2万7千多吨。
到了1958年之后,我国的罐头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0万吨级别,主要以水果罐头居多。这些罐头大量出口到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以此来挣取外汇。对于本国人民来说,即便是水果罐头还是属于奢侈品,那个时候工人待遇要高一些,一年偶尔可以买几次,农民很少吃到罐头。
当时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区,有很多工人,他们一直到90年代国企改革时,生活水平在全国都是靠前的。罐头能消费得起,所以东北人对于罐头有一种特殊情结,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东北人相信感冒发烧吃一瓶黄桃罐头就能好,比吊水管用。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罐头制造行业,让这个领域来了一次产能大爆发。在市场化竞争下,罐头的价格被打了下来,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提高了,这段时间中国本土罐头消费市场迎来了一段小高峰。
罐头厂老板本以为形势一片大好,“钱途”一片光明,谁知道出道就是巅峰,后面全是低潮。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似乎把罐头给忘了,吃的人数陡然下跌。
主要还是我们没把它当做主食,肉类罐头吃的人就更少了,有这钱还不如到超市里买一斤猪肉回家自己炒。大家都知道,中华美食对于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很高,罐头显然不符合我们的饮食习惯,只能当零食。
对于罐头,我国很多人有两个误区,这两个误区让罐头消费量在本土上不来。
一个误区是制作罐头的原材料都是卖不出去的,必须要进行深加工。比如拿到市面上水果批发商挑剩下的烂果子,还有肉类食品加工厂边角料。这种认知是极其错误的,网上有大量的罐头工厂生产视频,大家可以自己去验证。
另一个误区则是罐头都用了很多防腐剂,吃了对人的健康有害。持这种看法的人基本不了解罐头生产过程。罐头在制造时,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密封盒高温杀菌。在100度的温度下什么细菌都能杀死,而且罐头冷却后,会在内部形成一个负压区,这会让密封的盖子与罐体贴合的更加紧密,细菌是进不去的。
而且,罐头生产厂家一般不会在里面放防腐剂,当然,也有的工厂会为了改善罐头的口味,在里面放食品添加剂。
好在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于是罐头厂老板们纷纷去海外拓展市场。目前国内每年出口的罐头总产值达到600多个亿,保证这个产能,在战时对我们也是有利的。罐头不是一般食品,它与国防和军队是挂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