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强:商周的,还是上周的——“新人文小品小说”集《请君出瓮》出版赘语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8-21 06:41:08

鉴宝圈有一个梗,嘲笑仿冒古董不是“商周”的,而是“上周”的。对文物来说,“商周”和“上周”的不同自不可以道里计的。但对小说来说,有时“商周”的和“上周”的却不一定有天壤之别。

《请君出瓮:话说典籍里的精妙故事》,刘勇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版。

古代小说可以具有嘎嘎新的艺术生命力,仿佛其中的事就发生在眼前,人就在身边;而当下的作品则可能传承了悠久的文化基因。也就是说,“商周”的能够视同“上周”的,“上周”的也不妨当作“商周”的。

许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题目是《掘藏:从民俗到小说》,讨论了古代小说中源远流长的“掘藏”情节类型。那以后,我越来越感到,古代小说研究也如同掘藏一样,其意义就在于把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优秀作品发掘出来。

发掘之后,又当如何?优秀作品的本质特点就是它们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原有的光泽,依然具有梁启超所谓“熏”“浸”“刺”“提”的神力,依然能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

因此,我很乐于把研究中的点滴发现分享给更多的人,而“以稗传稗”或许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通过小说的翻新,无论是借古鉴今,还是以今度古,都可能在古今相通之中,激发某种情感的共鸣、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超越。

《掘藏:从民俗到小说》

就古代小说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

一是故事。

好的小说必有好的故事,而好的故事则是对社会与人生的发现与提炼。古代小说中有许多精妙的故事,凝聚了丰富的经验、情感、哲思等,有意识地重建这些故事与当代人的精神联系,不但可以让“故事”在“新编”中焕发生机,还可能借助当代意识的加持与个人感受的输入,领略或充实其中古人也许不曾体察到的义理情蕴。

二是语言。

先师吴组缃先生曾批评一些当代小说不足观,原因之一便是小说家的语言功底薄弱。我猜想与未能很好地继承古代小说的语言成就有一定关系。

随着技术化的迅猛发展,时下人们的表达方式日趋简约化、公式化;而人文精神的萎缩,又加剧了语言运用的贫瘠化、粗鄙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意识地激活古代小说及其他文体优秀作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也许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水平得到提升,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精致,也更有内涵、底蕴。

以上两点便是我写“新人文小品小说”的初衷。话说精妙故事,基于发现,于我而言,是乐在其中的起点,也是永无止境的崇高目标。

卷首插图

而在文体方面,我一向偏爱“小品文”的幅短神遥、小中见大、诙谐风趣,尝使将其运用于“小说”的叙事乃至人物语言中,以形成一种自由通脱的风格。因此,为了让“商周”的故事有“上周”“本周”的新鲜感,除了致力揭示或赋予故事时代意义,也尝试着在文体、语言上既保持一定的“修旧如旧”特点,又适度地营造符合当代文化环境的语感。我举以一小例子,在《扫帚簪花》这一篇中,我这样写道:

清晨,书生总会念念有词地嘟囔“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然后拿起扫帚扫地。那是她最快乐的时光,书生右手搭在她肩上,左手搂着她的腰,仿佛是和她一起跳舞——就像后人叫作交谊舞的那种舞。

为了引起书生的注意,有时,她又会故意摄一把落叶花瓣,洒在墁地的方砖上,然后对书生说:“扫一扫,扫一扫!”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古代警句,一望可知;而方砖上的花瓣以及“扫一扫”,我曾问过一些朋友,是否看出这是以如今日常的扫二维码为戏言?好像并没有人在意。

可见,我的努力并不一定很成功。但这也没关系,看不出来并无碍文意。我想说的是,我在这方面确实有所用心,也相信古代小说、小品在文体、语言、旨趣等方面,可以妙合无垠、可以让我们获得某种行文的自由、也可以较方便地适应今人的阅读习惯。

卷首插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一篇后,我注明了原作乃至某些词句的出处,这不只是出于研究者的积习,也是为了让它们与我的杜撰形成某种古今对照的互文,让有兴趣的读者在其来有自的文本异同中,感受故事、语言的变化与更新的可能。

如果有的朋友觉得这样的做法有点迂腐,忽略即可。好在这部分出版社是用小号字体排印的,没有太占篇幅。

在这部小说集持续三、四年的写作过程中,我获得了从事小说研究以来难得的与专业相关的精神愉悦,我在某次访谈时把它说成是“趣务正业”。

实际上,很多时候,为了写一篇小小说,我会兴致盎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甚至觉得不少题目是可以做正儿八经的论文的。

比如《瓜乡》一篇的背后,大而言之有古代源远流长的“祥异”政治文化,小而言之则是“嘉瓜”这一特定祥异符号的演变,都值得展开深入的探讨。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题材涉及了其他艺术门类,比如为了写《扯平》,我特意买了影印的《十八学士图》来欣赏;为了写《子孙果盘》,我在拼多多购得一些仿真水果来摆盘。如此种种,都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不为有趣之事,何以遣无聊之生。呵呵!

《十八学士图》

让我铭感不忘的还有,这几十篇小说都是在“古代小说网”公众号上发表的。这一学术性公众号创立之初,主办者苗怀明教授向我约稿,我一时拿不出像样的文章,就问可否发这种小说,他欣然接受。最初,每奉一稿,几乎都是两三天就发出,后来待发时间慢慢延长,我知道这是公众号影响逐渐扩大、来稿日多的结果,也意味着拙作可能有更多的读者。

而发出后,总能得到一些反响,鼓励批评的都有,有的看法出乎意料,令我有豁然开朗之感,成为我写作的一个动力。其实,这本小说集理想的样态是应该在篇后附上这些评点。

现在,小书终于出版了。如果说还有什么奢望的话,我期待无论是“商周”的,还是“上周”的,在“本周”“下周”还有可能被人看到。

2024年8月18日于奇子轩

卷首插图

《请君出瓮》目录

辑1 世情啼笑

如梦令

旁观

齿石

子孙果盒

银杯

伶俜

凤凰鸡

窗外

请君出瓮

什么意思

啼笑皆非

散花

青山在,绿水在

辑2 士林清凉

海棠·松树

天砚

真迹

扯平

鸡鸣

清凉

十相具足

鸿蒙

吚唔呫哔

混沌灯

仙鹤下蛋

辑3 君臣际会

龙袍在地

瓜乡

一生三世

细思恐极

草诏

不晓天

春帖子

太平有象

三笑

扯淡

君臣会

跪拜

辑4 疑神疑鬼

脚步

茄子

白鸽

蜘蛛惜春

扫帚簪花

心方注想

疑神疑鬼

魂无所依

搜神遇怪

恍然如梦

鼠子动矣

古塔情殇

后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