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声色推尽美,歌姬艳莫比——明清咏剧诗中女伶的色与艺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8-16 07:02:18

明清咏剧诗中有诸多对女伶的书写,作者在描述女伶演剧时往往注目于其美艳的姿容、绕梁的歌声、婀娜的舞姿、精美的装束。

《少室山房集》

如胡应麟《狄参戎邀集园亭观女剧即席赋》:“将军西第燕,奏伎郁金堂。樊素先登席,秦青正绕梁。巫云飞绣褥,楚雪照罗裳。不尽淳于兴,留髠夜正长”。

其二:“飘飘青鸟使,晨迓白鸥群。艳舞偏倾国,娇歌尽遏云。江深桃叶度,滩远竹枝闻。不分黄花色,霜前扑画裙”。赞女伶美如樊素,歌似秦青,誉其舞艳歌娇,令人迷醉不已。

邹迪光《观女乐三首次韵》:“中庭罗荐启,南国有佳人。灭烛千金夜,分香四座春。月怜歌扇影,风散舞衣尘。未解江皋佩,先逢洛水神”。

其二:“微笑辞妆阁,含情出画堂。鱼龙分作剧,翡翠列成行。玉腕扶钟格,金钿落鼓床。只愁迷下蔡,还复梦高唐”。

其三:“金屋明星耿,瑶台香雾多。无心发皓齿,有意敛青蛾。节按前溪舞,弦调子夜歌。目成君不见,将欲托微波”。

女伶一出场,四座生春,盛装出演,脉脉含情,皓齿轻启,歌声绕梁,青娥微蹙,舞动如弱柳扶风,再结合洛神、高唐神女、迷下蔡等典故,对女伶迷人声色的勾魂摄魄加以淋漓尽致地描述。

《历代咏剧诗歌选注》

曹尔堪《高阳台﹒观女伶》:“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暗相怜,纤腰无力,又着蛮靴”。

“懒散心情”“愁画双蛾”“倦眼生波”将女伶的娇憨、慵懒、纤柔无力的情状加以生动的呈现,她的一曲清歌令人魂销。

诸葛羲和《满江红﹒观女郎演剧,用天山韵,寄所思》:“楚楚腰肢,不信道、风流如此。想当日、春初豆蔻,将毋同是。疏发星星年易老,青天梦梦愁难寄。彼华堂、执拂者谁欤,今亡矣。餐秀色,甘而旨。更冶服,红兼紫。与筝师笛妓,喁喁唯唯。卿若怜卿须自惜,我宁作我从他耻。问尘埃、若个识英雄、红颜耳”。

演剧女郎豆蔻年华,纤腰柔软,靓装冶服,风流多情,“餐秀色,甘而旨”,诸葛羲和虽已年老,心却不老,仍将女郎比作甘甜美味的可餐秀色。

《清代散见戏曲史料汇编•诗词卷》初编

程瑞祊《和汪丹书观女郎演剧原韵二首》:“宛似双成下碧霄,几行红粉遍星桥。香生舞袖芳尘起,响遏行云绛蜡销。不少周郎能顾曲,最怜嬴女善吹箫。酒阑漫想高唐夜,旅梦依依在翠翘”。

其二:“皓齿妖娆绝代无,天风吹汝下蓬壶。行来香雾随云上,舞罢纤腰倩客扶。好按红牙歌艳曲,漫敲羯鼓爱花奴。司空见惯情犹恋,恼乱何须笑腐儒”。

此诗密集地运用如董双成、弄玉、高唐神女、蓬莱等神女或仙境的典故,把女伶的妖娆动人、娇歌艳舞写到极致,令经常欣赏的人都眷恋不已,何况像作者这样的“腐儒”。

《清代观剧诗研究》

胡荣《阅女伶演剧》:“声色推尽美,歌姬艳莫比。态度有余妍,摹仿传奇旨。香喉圆似莺,弦管按商徵。玉脸映乌巾,绣衣不胜体。步摇压锦裙,妙舞逞绝技。得以纵目观,辉煌耀云里”。

此诗将人们观赏女伶演剧的聚焦点说得十分清楚,即声色两个方面都要突出都要美,声是指嗓音及演唱水平,“香喉圆似莺”,色既指姿色也指舞态,如“艳莫比”“玉脸”“妙舞”,“态度有余妍”,写其体态气度无限娇美,令人回味无穷。

一些咏剧诗对幼伶的表演加以精心描述。王屋《瑞鹧鸪﹒雨夜范漫翁宅观女童演剧,同吴子往、计可权、倪倩令》:“宝帘花压楚峰低。十二莺雏翮未齐。买笑可无珠六斛,酬欢尚有酒千提。堂中烛跋三更雨,门外输理五丈泥。最是主人奇爱客,敕奴潜杀善鸣鸡”。“十二莺雏翮未齐”是写女童们如羽毛尚未长齐的雏莺,有她们精彩表演助兴,让客人通宵达旦地欢饮。

《桧门观剧诗》

还有一类年龄在六至八岁的女童演剧,被称作“猫儿戏”或“髦儿戏”,咏剧诗对此亦加以记录。

姚燮《猫儿戏》:“其形至雏,其性至黠。居然自优,能妲能鹘。三寸之烛,八尺之氍。鼓之舞之,其乐于于。幼则用怜,长则用弃。色虽善魔,往将谁媚。猫儿猫儿,假豹之皮。去豹之皮,群鼠相欺”。

题后自注曰:“谓六七龄女童演剧者”。此处说演猫儿戏的女童六到七岁。

董沛《沪上杂诗》其五:“现出人间小史身,低鬟斜亸舞衣新。不须更听渔阳鼓,征战年来闹煞人”。

诗后自注曰:“雏伶七八岁能演剧,曰猫儿戏。北部自津门来则称武班”。则称演猫儿戏女童七到八岁。猫儿戏的表演很受欢迎,观者多为之捧场,为之争风吃醋,甚至有专门的“粉丝团”。

抄本《观剧绝句集》

蔡寄鸥《髦儿戏园竹枝词》:

男班不看看坤班,都是翩翩美少年。

钟点到时人尽到,居然一个捧场团。

搴帘一笑为阿谁,个个销魂个个痴。

未出台前先叫好,人人知是石家儿。

象牙筷子象牙床,胡调团中百样腔。

不是亲亲和热热,乖乖喊罢又亲娘。

一排正座一包厢,争抢风头个个忙。

不肯让人先一着,茶壶敲得响丁当。

笑他吃醋太糊涂,检点秋波不似初。

着意端详楼上下,磕头还是指胡须。

大家何事尽抽签,只为姑娘戏演完。

临去秋波犹送客,含情似请看明天。

《清稗类钞》

或以为这种猫儿戏就是唱档子,如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女伶之外,有所谓档子班者,一名小班,始于嘉、道间。所歌之曲,书于扇,且仅演剧而不侑酒,亦即猫儿戏也”

据现有资料看,两者形式相似,只不过猫儿戏的伶人更加幼龄化而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