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咱唠唠六七十年代那档子事儿。说实话,那时候是真穷啊,这可不是抹黑,就是实实在在的情况。
咱先说说农村,那时候农村的日子可不好过。地里收成差,粮食产量低得够呛,一家老小能吃饱饭那是最大的事儿。
我记得村里的老人们常说,那时候的小麦一亩地也就收个一二百斤,这还是收成好的时候。为了填饱肚子,啥都得吃,野菜、树叶,甚至连榆树皮都弄来吃。
穿的呢,补丁摞补丁,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新衣服那是过年才有的盼头。住的都是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漏风,夏天漏雨,一家人挤在几间小破屋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路也不好走,一下雨全是泥,出门一趟回来满脚泥。买个东西得走老远到供销社,供销社里的东西也少得可怜,还得凭票买。教育和医疗那就更别提了,学校的教室破破烂烂,老师也没几个,村里的赤脚医生也就会看点头疼脑热,真要是生了大病,那可就难办了。
城市里呢,虽说比农村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大家都挣着死工资,买啥都得用票,粮食有粮票,肉有肉票,布有布票,一家几口人就那么几张票,每个月都得精打细算。住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小小的一间屋子,摆上几张床和简单的家具,就转不开身了。上班的地方也没啥新鲜玩意儿,都是按部就班地干活,就盼着能多发点福利。
但咱可不能光看这穷啊,那时候的人都有股子精气神。在农村,天不亮就下地干活,生产队里大家一起热火朝天地干,虽然累,但没一个人偷懒。孩子们也懂事,放学就帮着家里干活,割草、喂猪、做饭,啥都干。邻里之间也互相帮衬,这家缺点粮食,那家就匀一点,虽然都穷,但心是热乎的。
在城市,工人阶级也不含糊,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了国家的建设出大力。那时候大家都有个信念,觉得只要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
现在回头看,六七十年代虽然穷,但那也是咱国家一步步走过来的脚印。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年的苦日子,才有了后来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动力。咱们现在的好日子,也是那时候的人咬着牙、拼着命挣来的。
所以说,咱不能忘了过去的穷,更要珍惜现在的富,好好过日子,把这股子精气神传下去,让咱的国家越来越好,让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