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魔童闹海》以雷霆之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时,全网都在为这抹混不吝的"魔童红"摇旗呐喊。可当烟花散尽,我们是否该冷静思考:这部颠覆传统的"暗黑哪吒"究竟是国漫崛起的里程碑,还是资本狂欢下的畸形产物?
导演饺子用两部作品把传统神话里的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改写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叛宣言。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在IMAX银幕上高喊"去你的鸟命",影院里爆发的掌声印证了新时代的情绪共鸣。可细看这60亿票房:春节档保护月的真空环境,同期电影的拉垮剧情和特效,这份成绩单真的纯粹吗?当《哪吒1》用50亿票房点燃国漫希望时,谁曾想短短5年后,这个数字还要哪吒自己才能打破?
烟熏妆哪吒嚼着四川方言插科打诨,太乙真人骑着猪当座驾,龙宫被塑造成海底炼狱...主创团队用解构主义大刀肢解传统符号时,是否想过文化传承的底线?当敖丙从悲情反派变成美强惨男二,当陈塘关百姓沦为脸谱化群氓,古典神话的精神内核正在被流量时代的爽感逻辑蚕食。那些刷屏的"藕饼CP"同人画背后,究竟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觉醒,还是资本精心炮制的消费陷阱?
看看紧随其后的《蛟龙行动》口碑崩塌,再对比《封神2》在艺术探索上的孤勇,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观众要的到底是文化创新,还是安全区里的情怀快餐?
当哪吒敖丙以及数万万龙族合力冲破天元鼎时,中国电影亦在打破「唯好莱坞」论的枷锁。
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冲上票房之巅时,我们或许该警惕这场盛宴背后的阴影。国漫需要的不是又一个数据神话,而是能真正承载文化魂魄的作品。毕竟,踩着传统尸骨登顶的魔童,终究变不成照亮未来的乾坤圈。
或许,超越哪吒的,只有哪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