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繁殖要点,三个月压条对比,南方基地,环剥宽度影响
桂花,那可是咱们熟悉又喜爱的绿植啊。它花朵小巧精致,香气浓郁迷人,在很多地方都是备受青睐的存在。不管是在南方的庭院里,还是北方阳台的小盆栽中,都有它的身影。桂花适应能力挺强的,但它繁殖这块儿,还是有些讲究的。
咱先说说桂花繁殖为啥让人头疼吧。就拿很多人在居家或者办公室想养桂花来说,明明看着那些桂花苗长得好好的,自己动手繁殖的时候,不是枝条没长好,就是压根就没生根发芽。这就像做饭,看似食材都准备好了,可就是做不出那个味儿。
就说南方基地吧,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桂花生长。我在福建的一个朋友,他家里有个小园子,种了好些桂花。他跟我说,每年到秋天,整个园子桂花香得能把人迷晕喽。不过呢,他想在园子里再多种些桂花,光靠移栽老株也不是办法,得繁殖新苗啊。他就试了各种方法,那过程也是状况百出。
咱们先来讲讲桂花繁殖里的压条法。这是比较常见的繁殖手段。压条又分普通压条和高压法。普通压条呢,在春天或者梅雨季节比较合适。就像邻居张大爷,他家院子里有棵桂花树,他想繁殖新株,就选了春天,在距离枝条基部一段距离的地方,把土挖开,把这个枝条弯曲埋进去,然后再盖上土压实。这听起来简单,其实这里面的门道不少。就像张大爷,第一次弄的时候,没掌握好埋枝条的深度,结果枝条没生根,白忙活一场。
咱重点说说高压法,也就是环剥压条。这在南方基地可常用了。南方的地儿啊,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很利于桂花生长繁殖。我用环剥压条做过试验,持续三个月。在这个过程中,环剥宽度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比如说,我第一次做的时候,环剥宽度弄得太窄了,大概就0.5厘米。刚开始的3天,没啥反应,到了7天,也没看出有啥特别的。过了15天,这个环剥的地方好像有点微微鼓起来,但是不明显。一个月过后,基本上没什么新根生长的迹象。这就好像给小树苗造房子,环剥宽度不够,给它的“根基”没搭得稳稳当当的,它就不好扎根生长。
后来我又试了一次,这次环剥宽度达到了3厘米。3天的时候,环剥处还是没动静。7天的时候,稍微有点变化,有点发黄的迹象。15天的时候,环剥的地方隆起了不少,就像有个小包包在蓄力。到了一个月,惊喜地发现有白色的小根冒出来啦!再往后观察,这小根长得那叫一个茁壮。这就说明啊,合适的环剥宽度,对桂花压条繁殖太重要了。
在南方基地这么一搞,我就琢磨,是不是这个规律在其他地方也适用呢?我又联系了北方的一些朋友。有个在河北保定的网友跟我说,他在自家小院里也试过桂花压条,但是发现北方气候和南方不一样,同样的环剥宽度,效果完全不同。在保定,春天温度回升慢,他做出来的高压压条,环剥宽度2厘米,三个月下来,生根的情况就没有南方那么好。
咱们再看看桂花和其他几个冷门绿植的对比。就说茶梅吧,茶梅也是个好东西,花朵艳丽。茶梅繁殖也有压条的法子。茶梅的压条,环剥宽度一般1到1.5厘米就差不多。它和桂花不同的是,茶梅对湿度要求更高。我那南方基地的朋友,他的小园子里种了几株茶梅,他想压条繁殖茶梅。按照桂花压条的经验去做,结果茶梅的环剥处老是腐烂,后来他调整了湿度,按照茶梅自己的习性调整环剥宽度,才成功。这就告诉我们,不同的绿植,哪怕是相似的繁殖方法,细节上也得区别对待。
还有金边黄杨,这玩意儿常用于绿化。金边黄杨繁殖压条的时候,对土壤肥力要求挺特别的。我有个在上海的朋友,在他家阳台上种了金边黄杨。他想压条繁殖,发现金边黄杨在肥沃疏松的土壤里压条,环剥宽度1.8厘米左右的时候,生根速度快,大概一个月就成活了。要是土壤比较板结,即使环剥宽度合适,生根也慢。这就说明土壤和环剥宽度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再比如说龟甲冬青,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但不算大众熟知的绿植。龟甲冬青在压条繁殖的时候,它环剥的时机比环剥宽度更重要。我在江西的表弟,他种了些龟甲冬青。他想压条繁殖,按照资料上说的环剥宽度弄好了,但是在不合适的季节压条,结果三个月过去,啥成果都没有。等他用对了季节,在春天稍微暖和点的时候压条,合适环剥宽度,生根就很顺利。
回到桂花的环剥宽度影响繁殖这个事儿上,大家可能会想,那这个合适的环剥宽度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呢?其实没有。除了地域差异,品种不同,甚至同一株桂花树不同枝条的健壮程度,都会对合适环剥宽度产生影响。就像我福建朋友园子里的桂花树,粗壮一点的枝条,环剥宽度3厘米效果挺好;那些比较细弱的枝条,环剥宽度2厘米左右就够了。
在办公楼的阳台上种桂花的小伙伴们,可能空间有限,用的盆也小。这种情况下,土壤的肥力、保水性这些都不一样,环剥宽度也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就听说有同事在办公室阳台种桂花,想试试压条繁殖,按照网上说的宽度环剥,结果因为花盆太小,土壤干得快,又没有及时调整环剥处的湿度,就失败了。
而且桂花繁殖除了压条,还有扦插等方法。扦插对于水质、插穗的长度和角度都很有讲究。我记得有个湖北宜昌的朋友,在自家小院里扦插桂花。他开始的时候插穗剪得太长,角度也不对,扦插在普通的园土里,结果大部分插穗都发黄烂掉了。后来他调整了插穗长度到10厘米左右,角度45度斜插,用透气性好的疏松土壤,再加上合适的水分和光照管理,才扦插成功。
再看看咖啡厅这种场景,很多人会在咖啡厅里摆上桂花盆栽,增添氛围。但是咖啡厅人流量大,空气湿度、光照等因素都比较复杂。我在浙江杭州有个朋友开的咖啡厅,他想在店里多摆放一些桂花,就去请教了当地的园艺师傅。园艺师傅告诉他,在这种环境下,桂花盆栽的繁殖也要特殊对待。压条的时候,环剥宽度可以适当窄一点,大概1.5到2厘米,因为咖啡厅里空气湿度高,营养供应相对足一些,这样的环剥宽度便于新根生长,又能避免因为养分过剩新根生长旺盛影响树体平衡。
在北方的一些山区,比如太行山脚下,也有不少桂花爱好者。山区的地形和土壤成分比较特殊,对于桂花繁殖也有不一样的要求。我有个河北邢台山区朋友的亲戚,他想在自家的山坡上种桂花。他发现,在山坡上土壤排水性特别好的地方,桂花压条的环剥宽度可以按照常规来;但要是土壤稍微有点黏重,排水性差的地方,环剥宽度得小一点,1.5厘米左右就可以,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土壤的透气性改善。
咱再回到桂花繁殖上,除了环剥宽度,环剥的手法也很重要。我见过有的新手在环剥的时候,不小心把枝条外面的皮层都剥破了,导致营养流失过快,新根就长不起来。正确的手法是用锋利的小刀,轻轻把树皮环剥一圈,深度以达木质部为宜。
还有啊,桂花压条后的养护也不容忽视。我在广东的一个农业基地看到,他们在桂花压条后,会给压条的部位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做能大大提高压条的成活率。不同的季节,这个养护的方法和频率也要有所调整。像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可能一天要多检查几次湿度;冬季温度低,3到5天检查一次就可以。
咱们再聊聊不同季节桂花压条的区别吧。在春天,万物复苏,桂花的新陈代谢旺盛,这个时候压条,环剥宽度适合稍微宽一点,比如2.5厘米左右。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桂花处于半休眠状态,环剥宽度最好窄一点,1.5到2厘米。秋天是桂花的花期,此时桂花长势好,压条的话环剥宽度2到2.5厘米比较合适。冬天,桂花生长缓慢,环剥1到1.5厘米就可以,而且要注意保暖。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忽略了病虫害对桂花繁殖的影响。我就知道有个山东临沂的花农,他家的桂花压条一直长不好,后来才发现是因为有病虫害。病虫害会让桂花树的枝条变得虚弱,即使环剥宽度合适,也难以生根。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桂花繁殖的时候,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在西南地区,比如四川的一些山地里,桂花树生长的地形比较复杂。这里的桂花繁殖,除了要考虑环剥宽度,还要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气候温暖,桂花繁殖的各项参数和在南方低海拔基地差不多。但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比如1500米以上的山村,温度低,生长周期长,桂花压条的环剥宽度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更精准地调整,而且压条的时间也要适当推迟。
从这些例子和情况来看,桂花的繁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环剥宽度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不同地域、不同场景、不同季节,甚至不同的桂花品种,都会相互影响。
那我就想问大家了,你在自己尝试桂花繁殖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忽略了某个小细节而导致失败的情况呢?或者你有什么独特的繁殖桂花的经验可以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