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察哈尔,察的什么哈尔?察哈尔怎么就安在了张家口头上?我觉得,张家口人和在张家口当过兵的战友以及在此工作过的朋友,应该知道一下。

这个问题要专家学者来讲,得好几万字,拉长扯不断,越讲越把人搞糊涂,咱们普通老百姓还是觉得简要通俗一点为好。
1、察哈尔作何解释?
“察哈尔”一词最初是波斯语(伊朗语言),意思是一种军事组织形式,即宫廷卫士、贴身护卫军之类。蒙古军西征,其铁蹄踏进波斯,借用了波斯语的这个意思,使“察哈尔”一词演变成了蒙古语。

成吉思汗画像
蒙古军第一次使用察哈尔这个词,是成吉思汗攻打金国的时候。古时候没有电台,通讯落后,宣战时要派使者去下战书,成吉思汗派去个使者,叫“察哈尔火者”,“火者”作尊贵、贵族之解,就是从他的贴身护卫军中选了一个身份比较尊贵的家伙去的。
2、从贴身护卫军演变成部落
成吉思汗建有一万名贴身护卫军,以后他的后代、包括元朝谁继承大汗谁也都有护卫军,并给他们的头目一定的特权。
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之后,逃跑到漠北老巢,继续统治蒙古高原,与大明朝相抗衡,史称“北元”。但其内部始终相互倾轧,四分五裂,尿不到一个壶里。

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叫“达延汗”,这小子有两下子,把蒙古高原大部统一起来,开始对子孙分封,把现今的内蒙古东半部边地分封给长孙博迪。这些地方靠近明长城,对他们来说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长孙统管的军队又是大延汗的亲信,所以称“察哈尔部”。这时候的“察哈尔”就不再是贴身护卫军了,而成为了部落。

清朝建立,满蒙一家。但康熙十四年,察哈尔部叛乱,被平叛后,把其余部迁到宣化府、大同府长城以外,编为“两翼八旗和四牧群”,在今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这就离张家口不远了,张家口与察哈尔也就快发生关系了。

“两翼八旗四牧群”,两翼八旗即:左翼:正蓝旗、正白旗、镶白旗、镶黄旗,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四牧群:上都达布逊牧场,牛羊群牧场,太仆寺左、右翼牧场。
3、行政区划分使察哈尔安在了张家口头上
为了加强对蒙古察哈尔部的管理,清朝廷相继在万全、赤城、多伦设立张家口厅、独石口厅、多伦诺尔厅,即“口北三厅”。

乾隆二十三年,又在张家口设立统领察哈尔八旗军事的察哈尔都统。这一建制一直延续至民国初年。察哈尔都统虽驻张家口,但管理的范围是长城以北的坝上草原地区,即传统意义上的口外。这个“察哈尔都统”使张家口与察哈尔第一次发生了直接的关联。

北洋政府改革清制,在上述草原地区的基础上,扩大了晋北和坝下5县,编为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仍然驻张家口。大境门“大好河山”那几个字就是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高维岳所书。

民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后,国民政府正式设立察哈尔省,省会为张家口。范围更大了,包括坝上坝下19县、1盟、18旗、4牧群。

日寇占领张家口后,成立所谓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以张家口为伪政权首都。伪政权成立前后,我军民奋起反击,特别是吉鸿昌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八路军平西、平北军分区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战时期,“察哈尔”叫的山响,虽然不止指张家口,但人们听到“察哈尔”这几个字,必然会想到张家口,察哈尔成了张家口的代名词,如同“热河”即承德一样,察哈尔似乎也有了地方名字的属性。

1945年8、9月,我八路军平北军分区第一次解放张家口、宣化,张宣回到了人民手中,晋察冀边区政府从河北阜平搬到张家口,成立了新的察哈尔省,民主察哈尔省会设在宣化,省政府在现在的宣化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原察哈尔下辖的山西、内蒙一些区县各归其省(自治区),张宣等地面积和人口达不到省级标准,察哈尔省遂于1952年11月15日决定撤销,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从此,察哈尔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提到张家口的历史,它却永远是个绕不开的存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