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由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儒家经典,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很多经典名言,都饱含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感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天生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都是从小到大,一路上跌跌撞撞走过来的。犯了错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错,不改错。只要能够勇于改正过错,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感悟:如果得罪了人,或者别人看你不顺眼,想找你的毛病,挑你的刺,那么不管你做得多么好,多么尽心尽力,他都能鸡蛋里跳出骨头来。所以人情世故,还是要懂一点,不能认死理,要学会变通。
三、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感悟:我们所遭遇的灾祸,和所遇到的幸运,都不是偶然的,都不是无缘无故而来的,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我们自己,所以古人告诫我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向内求才对,向外求就错了。
四、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左传.闵公二年》
感悟: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我们一身的毛病和缺点,尚且不能完全改正,哪里还顾得上天天去看他人的毛病和过失呢?好好修正自己,不去关注别人,自然就会免遭很多的祸难。
五、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感悟:当你看到一个,开始骄傲自大、奢侈浪费、放纵淫欲、好逸恶劳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个人已经走上邪路了。
六、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
感悟:为人处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能好大喜功,自不量力,否则就会使自己处于尴尬和被动的处境。做事的时机很重要,如果赶对了,事半功倍,赶不对,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七、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感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些人做了很多坏事,活得还很滋润,其实是因为他的余福未了,等他把福报享尽了,恶报就来了。
八、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感悟: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德行,现在的很多网红,就是这样,都是包装炒作的结果,所以一旦被揭穿,人设崩塌,就会遭到众人唾弃。
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感悟:越是处于安定和平的时候,就越要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能够想到,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将来就不会出现祸患了。
十、三折肱知为良医。——《左传.定公十三年》
感悟:一个人如果折断胳膊很多次,那他就会成为一个很高明的骨科医生了。所谓“久病成医”,生病多了,自然就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