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第五次试飞成功,对中国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达哥有点味 2024-10-15 09:03:30

美国时间2024年10月13日,SpaceX星舰第五次试飞成功。

机械臂精准地夹住了返回地面的超级重型火箭“Super Heavy”,实现了回收利用,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航天科技进步。

不过我在看新闻的时候,留意了一下评论区,发现评论区又炸了。

基本上还是各种“中必输”“这国怎,我反思”“制度落后牵制了生产力进步”,还有“人类文明之光”之类的冷嘲热讽,指桑骂槐。

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星舰试飞的现实意义和背后的思考方式。

星舰到底有什么用?

简单来说,以前咱们用火箭发射卫星也好,发射航天器也罢,成本太高了,为什么呢?因为火箭是一次性的,发射完就得扔。

而星舰实现了火箭的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发射的成本。

在现有的计划中,星舰的贡献(以及可能的贡献)集中于两个领域——通信和探索太空。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通讯技术需要依靠卫星和地面光纤网络相互配合,实现网络互联、高精度通讯定位等能力。

而马斯克的星舰出现后,诞生了另外一种可能——我不需要地面基站,只要卫星发射成本足够低,我就可以只依靠天上的卫星网络来实现全球互联。

至于探索太空,就好比我们要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中国的2040计划是直接在月球表面建设科研基地。

而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则是要在月球的轨道上建立空间站,依靠空间站对月球表面进行探索科研。

无论是哪种路线,都需要把航天器发射出地球,而星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节省发射成本的作用。

星舰争论背后,到底在争什么?

咱们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相匹配,落后的社会制度会牵制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而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案例,清朝拒绝奇技淫巧,拒绝工业化,所以它最终被外国欺凌,任人宰割。

这导致国民深入内心的一种焦虑感——一切都必须向发展看齐,一切都必须向生产力看齐,一切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因素,都得清扫。

而这种焦虑感,反映在舆论上就是一次又一次莫名其妙的高强度反思。

每当外国有什么技术进步但是中国没做到的时候,国民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是不是自己的制度出了问题,是不是需要重大改革与投资?

马斯克的星舰如此,去年炒的很火的AI类产品,比如sora和ChatGPT也是如此,再往前一点韩国的手搓超导体还是如此。

评论区里面的焦虑反映了这个现实:技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后于人,然后就开始高强度反思了。

当然您说这反思什么时候结束?我觉得是中国版星舰登场的时候,就像文心一言出现了,ChatGPT焦虑就没了;可灵AI发布后且性能更好时,sora就成了笑话。

反思何时是个头

焦虑到底有没有必要?

问大家一个问题,德国人会因为自己航天技术落后于美国甚至中国而感到焦虑,反思自己必须进行体制大改革吗?

法国人会因为自己没有研发出来AI技术,会觉得自己的国家是耻辱,需要大革命砍福利吗?

澳大利亚人会因为自己没有发现超导材料,觉得自己的矿物产业是落后产业,是守旧思想,需要大力改革摆脱落后产业依赖吗?

大体上不会,或者说就算会,也不会上升到中国这种举国反思的高度。

“落后的社会制度会制约生产力进步,”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两个点:

第一个点,对生产力的理解。

社会生产力是个宏观话题,既包括前沿科研领域进步,又包括成熟技术推广;既包括航空航天又包括汽车制造。

简而言之,生产力这种话题,谈论的是一个“整体趋势”,“这个产业,外国比我们领先,那肯定是咱们的体制落后了”,这种思维存在漏洞,因为你只说了一个产业,没说别的产业。

换句话说,我是不是能拿前不久美国港口工人罢工拒绝自动化来证明美国的体制制约生产力进步?是不是能拿新能源汽车产业证明美国整体落后?

当然不能,田忌赛马只适合口头上的赢赢赢,但并不能解释现实,真正要比较,那也是全方位各行各业的对比,才更有说服力。

第二个点是钱和技术的积累。

中国航天是本来领先美国,后来因为自己不思进取才落后美国吗?

这个问题大家一想就明白,说白了中国航天本来就是后起之秀,无论是早期的投入(甚至现在的投入)还是技术积累本来就没有美国深厚,能赶上美国的进度都得狠狠夸一句牛B了。

本来投入和技术积累就没人家深厚,比不过很正常,落后于SpaceX并不丢人。

就像中国人均GDP现在大概是13000美元,比不过那些老牌发达国家很正常。

SpaceX背后真正需要国人关注的

当然,这不是说反思没有意义,而是要做有价值的反思,而不是无效焦虑。

SpaceX的成功,其实不在于其技术而在于其产业模式,毕竟技术这玩意儿,复刻出来并不是很困难,但产业模式才是国家需要关心并改革的。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航空航天产业疯狂竞争,但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面临一个困境,即这些竞争更多是基于国家投资为政治服务的,你很难说这些航天事业真正意义上产生了什么现实价值。

当然现实价值有吗?有,但那也是十多年后把航天产品转化成民用产品的事儿了(比如尿不湿和真空包装食物)。

SpaceX所展现的一个价值,就是以商业利益为目标来驱动的产业进步。

航天技术的发展迅速转化为民用技术,创造巨额利润;巨额利润又为航天事业带来丰厚的投资。

这和国家投资是两种模式,前者比后者能产生更大的积累效应。

这里以另外一个产业为例——军工。

美国智库曾经大力渲染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危险性。

简单来说,这个战略是鼓励军工企业不仅要服务于国防,还要服务于民用市场。

比如一个造船厂不仅仅要造战舰,还要去造邮轮、集装箱船等等,新研发的相控阵雷达技术不仅仅用于军事,还要用于农业。

军工市场是个小市场,但民用市场是个大市场,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可以提高工厂利用率,平摊成本,还可以推动军工技术民用化,创造更多的利润。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造成的现实就是,中国的军工成本远比美国低,不仅仅是人力成本,更是因为中国有民用市场来平摊早期的建设成本和研发成本。

反观美国,现有的几家大军火公司基本上只接国防单子,但市场那么小,成本平摊不下来,那就只能一飞冲天了。

中美在航天上的问题和军工刚好是反过来的,现在的中国航天还是缺乏一种机制,即发展出来一种产业模式,找寻市场需求,以市场为航天提供投资助力,航天进步则为市场提供丰厚利润。

产业也是如此,航天产业要寻求市场需求,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才能迅速推动进步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

0 阅读:298

达哥有点味

简介:观点难免迥异,旗帜必须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