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千万人感染艾滋,新增百万病例,央视提醒:这两类人群需警惕

白色季节 2024-12-13 19:53:41

文|咸菜

编辑|江语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艾滋病作为目前最让人头疼的疾病之一,所有人都对这个词避而远之,但它却一直徘徊在我们身边消灭不了。

2023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患者130多万名,明明现在医疗技术已经如此发达,艾滋病已经可以被控制了,可为什么艾滋病感染情况还是如此严重。

据了解,全球约有3990万的艾滋病患者,而我国就有大约129万名,差不多达到了“千人一艾”,情况不容小觑。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央视也发文推广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尤其是这两种人群最要注意。

那么具体是哪两种呢?艾滋又该如何预防呢?

艾滋病起源

艾滋病的根源要追溯到20世纪初的非洲,许多研究认为HIV病毒最早来源于非洲热带地区的黑猩猩或其他灵长类动物。

人类与这些动物的接触,特别是通过狩猎、处理猎物的血液或肉类,促使病毒从动物传递到人类。

这种跨物种传播的过程被称为“跨物种传播”,科学家推测,这种病毒在非洲的传播已持续数十年,但在初期并未被注意到。

随着非洲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人口流动的增加,HIV病毒逐渐传播到了其他地区,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末,艾滋病病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20世纪80年代,美国CDC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刊登了一篇报告,记录了美国洛杉矶地区5名年轻男性患者的病例,他们都出现了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症状。

报道中指出这些病人都有相同的症状,且其中大多数人是同性恋者。

这个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疾病类型,而这种病症在那时尚未得到确诊。

尽管研究人员并未立即确定艾滋病的病毒源头,但这一病例无疑是艾滋病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这种病症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艾滋病的名称和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全球对该疾病的正式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滋病病毒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地,尤其是在80年代末期,病毒的传播速度令人震惊。

到1985年,艾滋病病毒不仅在欧美多个国家广泛传播,还迅速扩展到亚洲、南美洲等地区。

同年一位外籍游客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医院最终确认该游客死于艾滋病,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艾滋病人数现状

回到现在,目前全球已有约3990万名艾滋病患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这种情况可是十分严重啊。

而就去年一年的时间全球艾滋病患者就增长了约130万人,在如今这个艾滋预防和防护都做的相对完善的环境下,增长速度还是如此之快,不得不让人深思。

据统计,我国艾滋病人数截至2023年底约有129万人,根据我国14亿总人口来算,基本可以算是“千人一艾”了,虽然我国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乐观,但也不容小觑。

我们周围潜伏着这么多的艾滋病患者,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因为艾滋病患者外表和我们看来并无差别。

在和他人接触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进行亲密接触时更要小心,因为艾滋的传播方式只有血液、性、母婴三种途径,所以在和他人进行亲密接触时一定要提前了解。

艾滋病患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死亡人数也在逐步增加,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更要加强艾滋病预防。

如果不幸感染艾滋也不要慌张,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在24小时内服用艾滋病阻断药,2小时内效果最佳,但一定不要超过72小时,而且要持续吃28天。

万一还是不幸感染,那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听取医生安排,因为根据现在的医疗水平,艾滋病已经是可以被控制的疾病了。

那么有哪些人容易患上艾滋呢?

艾滋特别注意人群

就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当天,央视发布了一条关于艾滋病只是和需特别注意的两个人群的消息。

此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无数关注,此消息详细介绍了我国艾滋病整体疫情的现状以及哪些人群容易患上艾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

根据报道,我国艾滋病整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需要注意两个特别人群,那就是老年人群和青年人群。

而且在这两个人群当中都是以男性为主,说明男性群体在艾滋感染中属于高危人群,但他们是因为进行男性性行为导致的,一般人不会碰上。

这类行为模式在近年来的感染病例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虽然一般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艾滋病的风险较低,但针对高危行为人群的防控工作仍然是当前公共卫生的重要任务。

通过此次消息的发布,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重点和方向。

老年人和青年人这两个群体的感染率上升无疑敲响了警钟,对于公众而言,了解艾滋病的传播特点,增强防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关键。

同时这一提醒也为社会提供了针对性防控的方向,为艾滋病的有效控制铺平了道路。

结语

艾滋病虽然可防可控,但其传播的隐秘性和高危人群的特殊性使得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老年人,缺乏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是主要问题,而青年人则因风险行为的增加成为新的感染高发群体。

艾滋病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但预防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是防控的关键。

面对这个“隐形敌人”,只有每个人都树立科学的防护观念,共同努力,才能让艾滋病真正远离我们的生活。

预防艾滋,从了解和行动开始。

信息来源:光明网 2024-12-05 这些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你知道吗?这两类人群一定要注意

广东疾控 2024-12-05 我国一千人就有1人感染HIV?3个建议,谈对象前尽早知道

中国日报网 2011年9月5日 艾滋病

中国经济网 2024-11-27 艾滋病规划署:2023年新增约1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0 阅读:0

白色季节

简介: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