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别用清洁海绵洗碗了,这东西对身体伤害大!”张大娘的女儿看到母亲在使用清洁海绵洗碗,劝慰道
“怎么现在清洁海绵也用不了,它能有什么伤害!”张大娘不解地问道
只听张大娘女儿不紧不慢的说道:“最近有医学学者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证明清洁海绵中含有特别多的微塑料,对健康的威胁很大!”
听完这话,张大娘连忙将清洁海绵扔到一边,打算以后再也不用这东西。
那么,清洁海绵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这种说法源自于今年6月的一项研究,我国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厨房常用的清洁海绵的成分,发现在其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大量微塑料,危害健康,并将其发表在了《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模拟了神奇海绵魔力擦的典型用途,进行往复磨损,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了清洁海绵的致密度会如何影响海绵的分解速度,计算了清洁海绵脱落的微塑料数量。
研究人员首先从国内市场购买了三个知名品牌的清洁海绵,然后反复用它们在有纹理的金属表面上摩擦,导致海绵磨损。
在对比这三种不同品牌的清洁海绵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密度较高的清洁海绵磨损得更慢,在反复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纤维也较少。

而微塑料数量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当这种清洁海绵每多磨损一克,可多释放650万个微塑料,这个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可以说不光影响个体健康,对于社会环境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对此,研究人员表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微塑料纤维的排放,建议制造商生产更致密、更坚韧、更耐磨的清洁海绵。此外,研究人员还建议消费者尽量不使用塑料的清洁产品。
无独有偶,2024年3月7日,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相似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为塑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最终发现:
与没有在动脉中检测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人相比,检测到微塑料的人在未来34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脏病、中风、全因死亡的风险高4.53倍。

这主要是因为微塑料作为一种难以分解消化的物质,进入体内后会长时间在血液中堆积,并且聚苯乙烯微塑料,也就是常见的塑料制品富含的微塑料,可以导致血管钙化,继而损伤血管,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心脏疾病,中风。
如果本身患有心脏病,那么再在微塑料的侵蚀下,会加重原本病情,导致心脏雪上加霜,继而显著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

近年来,全球塑料使用量呈指数级增长,每10-15年约翻一番,所以,即使我们现在就停止使用塑料制品,到2050年,塑料总量也将是现在的三倍。
而大众之所以如此重视微塑料,主要是因为它会危害人体,是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2023年4月,国外学者曾在《Nano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相关研究,通过分析饮用水中微塑料对小鼠健康的影响,发现这些微塑料仅需2小时它们就能够穿透小鼠的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进而推断出,微塑料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将三种不同尺寸的微米/纳米聚苯乙烯颗粒(较为常见的白色发泡饭盒就是聚苯乙烯制造的)加入了无菌水中,小鼠在摄入2小时后,脑组织中就已经出现了荧光染料的纳米颗粒。
这项新研究侧重于饮用水中微塑料的影响,但这不是我们摄入塑料的唯一方式。口罩也是微塑料纤维的释放源头,除去 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棉口罩、时尚口罩、活性炭口罩等种类产生的微塑料都比它们过滤掉的要多。

无独有偶,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也曾针对微塑料对健康的危害展开过研究,通过细致的临床研究分析后发现:
纳米塑料还会导致小肠渗透性增加,损伤小肠黏膜,可能直接导致肠道内的各种物质从消化道中逸出,致使这些物质直接作用于其他组织,诱发一系列肠道相关疾病。
但是,现如今,生活中塑料制品无处不在,我们体内微塑料也越来越多,想要避免微塑料对人体的伤害,只能通过减少使用含有微塑料的物品实现。
想要减少微塑料摄入,日常多注意这几件事!

1.用烧开水避免瓶/桶装水
2024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桶/瓶装水进行微生物化验,震惊的发现每升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
并且,这种数量会随着水和瓶子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瓶装水瓶子被挤压或暴露在高温下时,它可能会随着碎片脱落而进入水中,导致水中为塑料颗粒数量增多。

甚至就连正常的拧开瓶装水,都会有微塑料颗粒通过瓶口的摩擦掉入水中,增加水中微塑料颗粒的数量。
而想要应对这些微生物颗粒,研究人员展开新型研究后发现,把水烧开,再简单过滤,就可能除去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
这堪称最为简单且无害的“净化”水方式,在生活中,坚持将水烧开饮用,相比于直接喝桶装水或自来水,摄入的微塑料数量可减少2-5倍。
所以,建议大家少喝桶装水,即便是喝水也要将水烧开,避免微生物侵害身体。

2.少吃外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相信很多人都有吃外卖食品的经历,之前有学者曾经发布过有关吃外卖与高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吃一顿外卖食品,就会有干亿微塑料颗粒进入体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针对食品级尼龙袋和内衬低密度聚乙烯的塑料外带热饮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一次性食品级尼龙袋和内衬低密度聚乙烯的热饮杯,在暴露于水时会释放纳米级塑料颗粒,释放的颗粒数量是每个测试材料的初始水温(高温vs环境)的函数。
也就是说,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放一杯100°C的水,静置20min后,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摄入后会有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进入身体内,这些微塑料的平均颗粒直径在30-80 nm 之间,少数颗粒>200nm。

如果做一个形象量化,从一个300毫升的热饮杯中释放到水中的颗粒相当于人体中每七个细胞中有一个塑料微颗粒,这种微颗粒的大小可以被机体吸收,继而损伤身体。
除此之外,富含微塑料颗粒的塑料用品其实很常见,就像我们常用的一次性塑料袋,零食的包装袋,甚至于婴儿的塑料奶瓶都含有很多微塑料颗粒。
这些微塑料进入人体可能会带来各种不良影响,如当人体脂肪与微塑料颗粒结合,脂肪的生物利用度会随之增加,导致更多的脂肪进入血液,有推测认为这可能也是外卖越吃越胖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Mechanochemical Formation of Poly(melamine-formaldehyde) Microplastic Fibers During Abrasion of Cleaning Sponges.Publication Date:June 6, 2024.
2.Kopatz, V.; Wen, K.; Kovács, T.; Keimowitz, A.S.;
Pichler, V.; Widder, J.; Vethaak, A.D.; Hollóczki,
O.; Kenner, L. Micro- and Nanoplastics Breac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Biomolecular Corona's Role Revealed. Nanomaterials 2023, 13,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