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交流共促知识产权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 2025-02-21 19:32:59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商座谈 张军发言指出

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月21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围绕“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商座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报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就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同与会委员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以严格公正司法“强保护”,以健全制度建设“增激励”,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在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文化繁荣、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清醒认识到,面对党和人民的更高期待,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还有相当潜力。”张军重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提升的思路举措——

对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效应对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产生新类型纠纷,司法要积极研究应对,不仅要实现个案定分止争,还要加强司法规则供给,为创新主体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行为规则。实践中,对已形成共识的,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及时向社会发布,促进规范、引领;对尚未形成共识又亟需明确的,通过典型个案审理传递司法导向,促进在规范下创新、创新中发展。

影响知识产权审判提质增效的制度性瓶颈需要进一步解决。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整体向好的同时,也面临技术事实查明难、侵权行为及时制止难、相关解纷程序过于繁琐等突出矛盾问题,影响、制约知识产权审判效能充分发挥,需要在制度机制上进一步健全完善。

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和地方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正审理了一大批知识产权案件,充分体现了改革成效。随着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知识产权审判在专业化审判机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判队伍培养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参与知识产权国际治理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需要知识产权审判在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司法主权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法院将努力作出更多在国际上具有规则引领性的司法裁判,讲好中国知识产权审判故事,培养锻炼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司法领军人才。

“提升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质效,首先需要人民法院自身深化认识、内部挖潜,也离不开全国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张军围绕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更好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司法力量,提出希望和请求。

全国政协委员徐令义、熊选国、牛同栩、何志敏、夏先鹏、严建文、潘碧灵、马传喜、孙宝林和专家学者宋伟、吴晓如围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加强数据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政策研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衔接、强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促进企业有效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强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护航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出席座谈会,针对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就知识产权审判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和下一步考虑,进行了回应交流。

最高法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记者:白龙飞

0 阅读:0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账号,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