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雷总52万的小米汽车,但3000块的皮衣让我离‘人车衣合一’更近一步。”雷军4月发布会一身黑色立领皮衣,意外带火“科技大佬穿搭”,同款皮衣5分钟售罄,预售排到35天后。但另一边,东莞皮具厂老板老陈苦笑:“订单暴涨3倍,但利润还没去年卖库存高。”——一件皮衣的冰火两重天,撕开了消费市场的魔幻现实。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号《辛集发布》
1. 爆款效应≠行业红利
现象:雷总的个人IP效应短期内推高特定款式的热度,但消费者更多出于“情怀消费”或社交话题购买,而非实际需求。
问题:单一爆款难以支撑行业整体,其他品牌或款式缺乏同等流量,导致“头部通吃、长尾冷清”。
2. 消费趋势变化
年轻化与快时尚:世代更倾向“轻穿搭”,皮衣因厚重、风格固化被贴上“父辈单品”标签。
环保压力:真皮材质面临动物保护争议,人造皮革(如植物基材料)成为新趋势,但传统厂商转型滞后。
3. 供应链与成本困境
原材料波动:皮革成本受养殖、加工环节影响,价格波动大,挤压利润。
库存风险:皮衣季节性明显(秋冬为主),滞销易导致资金链压力。
4. 渠道与营销脱节
线上依赖:消费者习惯电商比价,但皮衣需试穿体验,线下渠道萎缩导致退换货率高。
营销同质化:过度强调“复古”“机车风”,忽视细分需求(如女性通勤、轻商务)。
5.商标抢注的疯狂赛跑
商标绞杀:雷军皮衣热搜登顶48小时后,“SU7皮衣”“雷军立领”“科技战袍”等关键词被密集抢注。天眼查数据显示,4月18日-5月20日,与雷军穿搭相关的商标申请量激增217件,甚至有企业将“雷军同款”注册在殡葬用品类别(分类号45类),荒诞程度堪比行为艺术。
小米的“商标防御漏洞”:小米集团虽注册了“雷军”姓名商标(41类教育娱乐),却未覆盖服装类目(25类),导致“雷军”皮衣商标被东莞某服饰公司以680元申请费轻松截胡。法律博主调侃:“雷总教会友商造车,友商教会雷总学法。”
尚尚总结
当网友一边抢购雷军皮衣,一边调侃“成功靠努力,不是靠皮衣”时,这场荒诞狂欢早已超越穿搭本身。皮衣行业的困境本质是“创新驱动不足,仿冒驱逐原创”。通过商标战略可重塑竞争规则:头部品牌以注册商标+专利池建立技术壁垒,中小厂商转向差异化设计,共同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知识产权不仅是法律工具,更是品牌资产沉淀的载体,决定行业能否突破“爆红-仿冒-衰落”的短周期魔咒。
想要快速切入市场,得有个好商标好名字,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