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是全家团聚、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但在悉尼中餐馆“八乐居”享用年夜饭的多名食客在用餐后陆续出现了上吐下泻、身体不适的症状,部分人甚至不得不前往急诊室就医,将八乐居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新州卫生部门与初级产业和区域发展部(DPIRD)随后介入调查,试图找出病因。然而在数天的取样检测后,2月11日,官方确认未能检测到明确的病原体。
华人食客们的质疑声却并未平息,反而因调查结果而更加失望。
一、卫生合格?食客不解:集体中毒如何解释?
食客刘女士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强烈质疑:“如果八乐居的卫生情况真如声明中所说完全合格、不存在任何感染源,那我们这些人为什么会被检测出同样的诺如病毒?这真的很难让人信服。”
她认为,大规模的“中毒”事件绝非个体问题,餐馆难辞其咎。
另一位顾客Aaron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调查或许难以还原当天的真实情况:“估计已经没办法检测到当天的具体问题了吧。我们的权益到最后还是没被保护。”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除夕夜的“中招”经历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也给食客们造成了经济损失。
郑先生因为身体不适,不仅支付了医药费,还因病请假一天,收入受损。他曾希望餐馆能够退还年夜饭的餐费或给予赔偿,但最终得到的仅是代金券的补偿方案,这让他感到愤怒。
“虽然检查结果是没有问题,但这么多人同时出现症状,八乐居肯定是要为此负责!”郑先生激动地说道。
中文社交平台上,不少华人对八乐居的调查结果表示不满。
有网友直言:“所以年夜饭那天晚上集体中毒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要怪客人自己身体素质差?”
还有网友为受影响的食客抱不平:“一家老小大年三十吃坏肚子,只能自己承担责任咯?这说得过去吗?”
二、检测结果无异常,但问题难解
根据新州卫生部门的调查,事件的部分患者被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肠胃病毒,常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或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官方在对八乐居的食品与环境样本进行检测后,并未在任何样本中发现明确的病毒污染。
调查涉及54个样本,覆盖厨房不同区域、冷藏室、器具表面以及多种食品。其中包括鱼饼、三文鱼生鱼片、冷冻三文鱼和混合三文鱼等食材。检测结果显示,虽然食品样本的细菌总数较高,但均在食品安全标准范围内。
例如三文鱼鱼饼的细菌总数为170,000,000 CFU/g,冷冻三文鱼为98,000 CFU/g,三文鱼混合物为30,000,000 CFU/g,三文鱼生鱼片为120,000 CFU/g。
报道称,仅在混合三文鱼中检测到了一种与海鲜食源性
疾病相关的常见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但其带菌量仍在安全范围内。
DPIRD发言人确认,八乐居已经遵守了所有整改要求,并获准于2月9日重新营业。只是这并未能平息食客的不满情绪,也未能彻底消除华人社区的疑虑。
三、餐馆重开,经营压力山大
八乐居行政总裁潘芝莉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餐馆自开业15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她对事件中受影响的顾客深表歉意,并强调餐馆一向高度重视食品卫生与员工培训。
“我们的点心师傅每天凌晨5点多就到公司,坚持所有点心每天新鲜制作,晚餐部的厨师也从早上11点开始准备工作。经过这次事件,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的品质监管,以及清洁和员工培训。”
潘女士表示,这场风波对餐馆的声誉和经营都造成了巨大冲击。虽然八乐居已于2月9日重新开业,但顾客数量明显减少。
她发来的店内照片显示,11日中午12点左右,餐馆的部分餐桌仍是空的。
“农历新年期间,我们一向是悉尼华人喜爱的饮茶和晚餐地点,一般全满或需要排队。可现在,后面还是有空桌。”
潘女士还透露,餐馆在社交网络上承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我们需要时间来慢慢重建顾客的信任。”
她希望,通过真诚的态度和更加严格的管理,能够让食客重新对八乐居放心。
虽然八乐居表示将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并为受影响顾客提供了代金券作为补偿,但许多消费者对餐馆的信任已大打折扣。
一些受影响的食客表示,经历了这次事件后,已经对八乐居心存阴影,“不敢再去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