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死的胜负欲

海云聊商业 2024-03-25 06:43:08

大家好,我是来代班的狐小花

今天我准备来聊聊卫星通信

最近华为和苹果两家在新品发布上打起了擂台——

华为Mate 50系列「向上捅破天」的技术就是北斗短报文,也是一种卫星通信技术。

其实早在iphone13发布前期,苹果就传出了要搭载卫星通信的消息;结果如今被华为抢先一步发布了第一款带有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

这次中美两家科技巨头较量的一个焦点就是卫星通信。

而卫星通信这块,未来牌桌上的主要玩家也会是中美。

今天我会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为啥要在卫星通信技术上跟国外卷?卫星通信这门咱们成绩咋样呀?这里头有没有啥投资的机会?

Part 1为啥要跟国外卷?

前几天(9月6号)的中央深改委会议上,领导人提出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简单来说,就是要搞一套「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大佬坐镇、高行政级别),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针对那些关系到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翻译翻译,就是要举国之力解决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而换一种豪横的方式来讲——

卷是中国人的基本素养好嘛,我们不光个人卷、公司卷、甚至举国之力来卷。(hh开个玩笑)

如果你没办法判断哪个方面是「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教你一个偷懒的办法——就看美国在哪些领域搞对华封锁。

就在前不久(8月23日),美国把7家航天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想打压我们的航天技术,这也侧面说明了航天(包括卫星)领域的重要性。

而俄乌战争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卫星通信的战略意义——

乌克兰的地面通信基站被俄摧毁后,开通了美国星链的卫星网络服务,很快恢复了对外联系。

Part 2咱在卫星领域做得咋样?

目前舆论场上的焦点,华为Mate 50的北斗短报文,和苹果iphone14推出的SOS卫星紧急联络功能其实大同小异,这只是卫星通信在应用层面的小学鸡形态——

它们可以通过手机内置芯片,实现文字形式的卫星通信。

用途也很有限,主要是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进行紧急求助。

而卫星通信的终极一战,目前看来是中国星网VS美国星链(马斯克的starlink) 。

它们分别是中国星网集团和美国Space X公司布局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

卫星互联网,可以看作卫星通信的最高水平,预期以后能够实现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终极形态。

它被用作地面蜂窝通信网络的补充,就算一个地方没有4G5G基站,也可以通过卫星联网。

不过目前直接通过手机去接入卫星互联网的技术难题还没有解决。

因为手机发射功率有限,不足以支撑把信号发射给卫星;同时手机也承接不了来自卫星的海量数据。

于是马斯克搞了个中间方案,在地面安装一个硬件设备(一个长得像UFO的用户终端),一面接收卫星信号,一面链接无线路由器把信号传给手机。

靠着这套方案,starlink已经收获了50万+用户。

从技术上看,咱们虽然起步晚,但是并不落后——

2020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新基建」。

2021年成立中国星网集团(央企国家队,角色是卫星宽带的运营商),卫星商业化进程加速。

2022年实现第一批低轨道通信卫星批量生产和发射 ,研制成本比银河航天首发星下降了一半以上。

从应用场景来看,卫星互联网会是未来6G的组成部分,确定性是比较强的。

不过咱们卫星产业链的发展确实没啥紧迫感。

人家星链都发了3,000多颗低轨卫星了,咱就象征性地发了几十颗证明了一下自己是有能力的。

美国开足了火力发展卫星通信技术,是因为人家真有需求。

美国地广人稀嘛,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方圆几公里只有1户人家的情况还挺常见的,而4G基站的覆盖范围也才1公里多。

造一个基站大概要几万刀(还不算光纤的费用),用户数量少就意味着费用摊不开,通过陆基无线网络与偏远地区相连就不划算了。

而星链的用户终端才卖几百刀,所以还是很有市场的。

反观我国——

中国的光纤覆盖范围超过了90%,地面基站又多又好用,所以卫星互联网对我们也就没那么香了。

但是毕竟卷是中国人的基本素养嘛,所以美国如果有新的应用落地,咱们也会很快就迎头赶上的。

总的来说,目前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在初期的阶段。

从产业链建设的节奏来看,星网的推进的确有过递延;不过急性子的朋友们也不必上火——

要知道卫星频率和轨道使用权采用的是「先登先占」原则,低轨道就那么几万个坑。

星链卯足了劲地发(公布计划发射1.2万颗),咱要是手慢可就抢不到好位置了。

所以我国也在积极布局——根据已经曝光的GW计划,计划发射1.3万颗卫星。

目前来看,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等环节会先得到发展,所以对卫星行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产业链上游的动向。

比如低轨卫星(在卫星互联网中占主导)制造环节的相控阵T/R芯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比较高,粗略估计成本占卫星总成本10%~20%,毛利超过50%;同时它的技术门槛高,所以内部竞争格局也不错,可以重点研究研究。

照例一张图总结一下——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风险提示:卫星互联网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

相关阅读:《国产芯片只剩下两个选择》

本文分析师/ 波洛

图片与编辑/ 小居,狐狸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美国将多家航天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显然想实现卫星及导弹优势》《苹果公布iPhone重磅卫星功能 合作伙伴却经历大起大落》《华为抢发,苹果落地,手机卫星通信来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卫星互联网产业加速落地》《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首次实现批产,将成为6G重要组成部分》《西部证券-通信行业物联网系列报告一:下游应用车联网接棒,国产厂商崛起正当时》《卫星通信意义重大,中国“星链”将冉冉升起》

0 阅读:0
海云聊商业

海云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