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已读不回!」随着现在通讯越来越方便,乍看之下贴心的 「已读」功能,反而变成破坏双方感情的设计。传信息的人过度纠结于这2个字,因为对方没有及时回应自己而焦虑、愤怒甚至忧郁,收到信息的人也碍于「回话的压力」,不想回覆或不知道要怎么回复而身陷困扰。不过到底为什么「被已读不回」心情会闷闷的呢?最近就有心理学家对此做出了一套解释。
知识型短视频作者啾啾鞋日前在影片中分享了一套心理学家的理论。他提到,人们之所以会因为已读不回而「感到不爽」,其实可以用「社会尺标理论」来做说明。这套理论强调「每个人的自尊心,都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这样在心中形成一个类似尺标的东西,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自尊,如果被他人所接受,那就称为『社会涵括』;被他人否定、拒绝,则称为『社会排除』,通过『社会涵括』与『社会排除』,人们心中的自尊尺规会有所变化。」
心理学家认为,通讯软件的「已读」功能,正是利用了这个人心的弱点,由于害怕被别人拒绝、被社会排除,才会急切地想知道对方是否收到传出去的信息。「已读」之所以令人厌恶,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方没有及时回复,而是因为这带给传信息的人「自己不被重视、得不到接受」的感受。
先前有项调查询问到200名受访者,自己在发送信息之后,最希望对方马上回复的对象前三名,依序是恋人、亲密的好友以及双亲;反之,自己在接收信息时,对方传信息来会感受到最大压力的前三名,依序是恋人跟老板并列第一,接着是亲密的好友。
当这两种不同的角度交叉比较后,可以看出,如果对象属于一般朋友,或者是社经地位较高者,人们通常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必要求对方及时回复自己传送过去的信息,但自己收到对方的信息就会尽量赶快回覆;相反的,如果对象属于亲密的朋友或恋人,人们就会「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对象一定要立刻回覆自己传送过去的讯息,但自己收到对方的讯息就可以不用急著回。
许多网友看完这样的研究分析后,纷纷在下方留言「已读不回,其实就算是一种回应了」、「宁可不读也不要已读,不然自己也会忘记回」、「总是有人要被已读的吧,不然说拜拜或晚安不就没完没了」、「不读不回才是更讨厌的吧」、「所以我都开预览,先看完再决定要不要点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