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个城市成了人口逆势增长新样本?

智观说社会 2025-04-03 02:59:01

4月1日

湛江市统计局公布了

《2024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年末

全市常住人口712.08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4.24万人

当多数城市陷入“人口焦虑”时,这座粤西城市如何以自然增长率5.99‰实现人口竞争力突围?

湛江2022年-2024年每年常住人口都保持正增长,特别是2023年-2024年,每年增量都高达4万以上,出生率高达10%以上。

一、数据透视:湛江人口增长的“逆袭密码”

2024年湛江常住人口达712.08万人,年增4.24万人,城镇化率提升至48.59%。其核心指标尤为亮眼:

- 出生率10.92‰,远超全国(6.39‰)和广东(8.12‰)水平;- 自然增长率5.99‰,相当于全省的2倍、全国负增长的“反向标杆”;- 死亡率4.93‰,显著低于全国(7.87‰)和粤西邻市(如茂名8.21‰)。

这些数据背后,湛江正以“高生育+低死亡”模式构建人口增长护城河。

1. 生育政策创新:从“催生”到“敢生”

湛江率先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若干措施》,将生育支持融入社会治理:

- 经济激励:部分村庄对新生儿家庭提供高达9.9万元奖励,降低养育成本;

- 服务配套:推动“养得好、教得优”工程,完善托育、教育、住房等保障体系;

- 文化引导:依托粤西“家文化”传统,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示范样本。

2. 医疗资源托底:低死亡率的“隐形推手”

湛江医疗资源在粤西处于领先地位:

- 硬件优势: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全省前列,覆盖城乡的医疗网络;

- 预防体系:针对老年人口占比高的问题(60岁以上超全省均值),强化慢性病管理及基层医疗服务。

3. 人口韧性:外流压力下的“内生增长”

尽管湛江常年面临人口外流(约百万劳动力流向珠三角),但其通过“自然增长补位”维持总量稳定:

- 生育意愿对冲外流:2024年自然增长4.25万人,几乎抵消机械性外流缺口;

- 县域人口蓄水池:70%人口分布在廉江、雷州等县域,形成分散但稳定的生育基础。

廉江、雷州是人口大县,常住人口保持在130万以上

三、对比视角:湛江模式的“特殊性”与“普适性”

1. 与珠三角城市:不同的增长逻辑

珠三角依赖外来人口流入(如深圳、东莞户籍人口倒挂),而湛江以本地自然增长为主。这种模式虽经济依存度较低,但抗风险能力更强——当产业转移导致珠三角人口波动时,湛江仍能保持稳定增量。

2. 与同类城市:传宗接代观念的根深蒂固

湛江的生育传统与粤西地区浓厚的宗族文化密不可分。当地以“男丁”为家族延续的核心,认为生男孩是“传宗接代”的责任,女性则被视为“外嫁人”,这种思想在乡村尤为显著。例如,湛江农村普遍存在“点灯”习俗(生男孩后需在祠堂点灯庆祝),且男孩名字中常带有“招弟”“来娣”等字眼,直接反映对男丁的强烈渴望。此外,宗族活动如年例、游神、扫墓等均由男丁主导,强化了“多子多福”的集体意识。

尽管湛江经济相对滞后,但传统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家庭劳动力需求较高。多子女家庭能分摊农务、赡养压力,形成“生得多=劳动力多”的实用逻辑。同时,人口外流(约百万劳动力流向珠三角)促使本地家庭通过生育弥补劳动力缺口,维持家庭经济稳定。

湛江人普遍“恋家”,重视家族纽带,多子女带来的“热闹”被视作幸福感来源。老一辈通过“儿孙满堂”彰显家族实力,年轻一代即使接受现代教育,仍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影响,生育行为成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例如,湛江农村几乎没有独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的复合家庭结构仍是主流。

你看好这个城市的发展吗?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4

用户10xxx14

1
2025-04-04 11:35

风水轮流转

智观说社会

智观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