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也许你也会发疯

人物说历史 2024-11-12 13:37:23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为中举后的疯狂举动而被人津津乐道——

一个年过半百的落魄书生,突然被告知自己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有了回报,顺利考中了举人,接下来的人生将如同开挂一般,走向光明,令人吃惊的是,范进在听到这个喜讯后,竟然当场发疯了!

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后,他不应该是喜极而泣吗?而且如果我们把范进的官职放到现代,他的社会地位和特权都不可小觑,按理说他的生活会变得一片美好。

那么为什么他会在成功之后精神崩溃?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范进中举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喜极而疯

范进出身贫寒,家里生活极为艰难,除了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外,还有一个凶悍的岳父胡屠户。

这个胡屠户,是个典型的粗人,整天靠卖猪肉为生,最看不起的就是范进这种穷酸的读书人,在他看来,范进年纪不小了,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整天抱着书本不放,简直就是个没用的书呆子,他常常嘲讽范进,甚至因为范进的穷困潦倒,动手打骂他。

而范进呢?他一心只想着读书,科举考试几乎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可是生活的窘迫和家庭的压迫让他的精神长期处于极大的紧张状态,他不仅要忍受岳父的辱骂,还要面对每次科举失败后的失落感。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妻子也无奈地看着他,母亲年纪大了,身体每况愈下,这让范进本就脆弱的心灵更加不堪重负。

试想一下,范进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年复一年,次次落榜,直到54岁才终于考中举人,这30多年的失意与挣扎,早已将他的精神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可以说长期的贫困、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嘲笑,这些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肩膀上,他早就不堪重负了。

在古代,读书是寒门子弟唯一能够出人头地的途径,科举制度给了像范进这样的人一个翻身的机会,但同时也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全国每年能考中的举人不过500人左右,考中举人后才能有机会进入官场,真正实现阶层的跃升。

范进从年轻时就怀抱着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梦想,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地让他失望,每次考试前,他都充满希望,期望自己这次能够考中,但每次考试结果出来后,都是失败,每次失败,他的希望都会被无情地击碎,精神上的打击可想而知。

科举制度的难度不仅在于其复杂的考试内容,还有社会对读书人的期望,在古代,读书人被看作是“天之骄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社会高度关注。

范进身边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希望他能考中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他接连几十年的失败不仅让自己感到无比压抑,也让周围的人对他失去了耐心,在这样的环境下,范进的精神早已被压得不堪重负。

中举的消息来得很突然,说是天降喜讯也不为过,那天范进正在集市上卖家里的母鸡,突然有人告诉他,他中了举人。

范进一开始根本不相信,毕竟他已经习惯了失败,根本不敢奢望有好事降临到自己头上,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祝贺,范进终于意识到,这一切是真的,他真的考中了举人。

可正是这个他梦寐以求的消息,彻底击溃了他的精神防线,几十年的压抑、痛苦、绝望,在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范进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晕倒在地,随后精神失常,开始疯疯癫癫地乱跑乱叫。

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喜极而疯”,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抑让范进的神经早已濒临崩溃,而这突然的巨大喜讯,反而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想象范进内心积压的情绪有多么复杂,他既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有对过去无数次失败的痛苦回忆,这些情绪混杂在一起,让他瞬间失去了理智。

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你也会发疯!

范进发疯后,全家人立刻慌了神,尤其是他的母亲和妻子,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向看不起范进的岳父胡屠户站了出来,他见范进疯疯癫癫的样子,当即狠狠扇了他一耳光,一巴掌打得范进昏头转向,却也让他清醒过来。

胡屠户的巴掌,不仅是对范进的“医治”,更是一种现实的提醒,胡屠户从前虽然看不起范进,但在范进中举后的瞬间,他意识到,女婿的身份已经不同以往了,从此,范进的地位将大大提升,甚至连他这个做岳父的也要仰仗范进的飞黄腾达,胡屠户的这巴掌,不仅打醒了范进,也让他自己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范进的改变。

范进中举后,整个社会对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原本看不起他的人,现在纷纷前来巴结他,乡里的地主、士绅们都送来了贺礼,甚至连地方官员也特意派人来祝贺。

范进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瞬间变成了全村的焦点人物,整个社会对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尤其是他的岳父胡屠户,态度更是来了个大转弯,从前他总是嘲笑范进,觉得他是个没用的书呆子,但现在他却是极尽讨好之能事,甚至主动提出要资助范进搬进县城的别院居住,还送了不少钱财,这在过去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举人身份改变了范进的整个命运,他不仅获得了物质上的丰厚回报,还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在古代,举人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考中举人后,就有资格进入官场,成为地方官员,甚至是更高级别的官员,举人享有许多特权,比如免除徭役、不用交税,见到官员也不必下跪,社会地位极高。

如果我们把范进的官职放到现代,他的地位和特权也是不容小觑的,举人相当于今天的副县级或县级干部,考中举人后,就有机会担任县令,类似于今天的县长。

而范进后来升任山东学政,负责全省的教育事务,类似于今天的省教育厅厅长,地位极其显赫。

更让人惊讶的是,范进最终被提拔为通政使司通政使。这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秘书处处长,专门处理奏章和百姓的意见,直接参与朝廷的决策,这种职位不仅权力大,影响力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相当于现代的中高级官员。

试想一下,如果你从一个穷困潦倒的普通人,突然一步登天,成为了中央领导班子的一员,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和资源,社会地位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你的精神能承受得住吗?范进的疯癫,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来得太快,变化太大,他一时无法适应,精神崩溃了。

范进的故事,揭示了古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迫,科举是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但也是一条充满痛苦和艰辛的道路。

范进几十年的失败积累了太多的压力和痛苦,当他终于中举时,这种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而范进中举后的飞黄腾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功名利禄的极度崇拜,举人身份不仅让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他的社会地位迅速攀升,甚至连他从前的岳父都开始讨好他。

如果把这些官职和特权放到现代,范进的成功无疑是巨大而不可思议的,也许我们每个人在经历同样的巨大变化时,都会像范进一样,感到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成功,甚至精神崩溃。

参考资料:

1.古宏敏. 论八股科举中的"范进现象"[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4(3):127-128.

2.顾爱凤. 灵魂的堕落 自我的丧失——试论《范进中举》中范进的人物形象[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11):3.

0 阅读:0

人物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