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珍泉《大康六年光背当十型》铜钱鉴赏

古韵燕蜀收藏 2024-12-04 03:48:13

老锈红斑硬皮壳 三相一材大门开

纪年钱,是辽钱体系中的一个空前绝后的独特品种。其中又以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公元1075—1084年)所铸的大康年号纪年钱版式数量最为丰富,发现并为泉家泉谱认定时间早。其从大康元年到十年纪年钱,以及大康万年年序齐全;材质银、铜、铅和鎏金皆已发现;钱文又分别有汉文和契丹文,形制大小不等,版式不止一二。因此,可以说大康年间是辽铸一个年号纪年钱最丰富的时期。

根据公开记载,公元1972年东北辽墓发现一枚“大康六年”钱,被当时的泉界认为是十分珍奇之品;后又发现“大康七年”钱,一样定为罕见珍品,并先后为泉谱所录,并逐步得到了南北泉界较为广泛的认同。进入本世纪,大康纪年钱又陆续有所发现,其中大康六、七年在东北地域也时有发现,其存世量已非刚发现时的仅一二之数。

进入本世纪我们所见的大康六年钱中,多为东北冻坑所出,其特点多是呈薄锈锈相,也更少传统的那种红斑绿锈以及重锈特征。因此,这也往往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乃至予以否定,尤其是某些南方泉友更甚。

我们知道,辽朝鼎盛时期的疆域辽阔,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远远不止今大东北地域。因此,其钱品的流传地域亦是十分广阔,有些泉品在西北地域乃至今陕西河北等地均有发现,其锈相更是有所不同,有的则具有典型的传统红斑绿锈和重锈皮壳锈相,以至于不习惯纯东北地域罐装窖藏等薄锈泉品的人见之也无话可说。

是故,今日赏泉,应有泉友之请,特将帐中所藏这品早年出自大东北地域外的大康六年钱择出,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以飨泉好。并通过其典型而又独特的锈相,再次说明辽钱也是具有较丰富锈相的泉品,证明其流传地域亦是很广,同时也可让某些不明白的人长长眼界矣。

首识书相。清晰可见,本品面文“大康六年”四字,书体似楷似隶,旋读,光背。其大字字形,三字有所接廓,笔划尤显莽壮,十足力道一目了然,起书写不拘一格,率意而不失真。察之可感,其整体书相既具汉字辽写之韵律风格,又彰显自然率真,乃一眼可识伪所难得之书相。是故,无需详述,品文识书,本品之书相,风格鲜明到代,大康年间官炉铸品,其开门得开,没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47.48毫米,重约46.72克,铸体较为厚实,折十型偏大形制。续可见其制式,窄缘,面穿廓粗壮且一致。其铸体显示,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更是干干净净。复观其字廓,轮廓分明,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毫无做作之态。藉此,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本品铸相规整自然,具备鲜明的官炉铸品貌相,伪不可得,其门再开,自是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其锈相特征十分鲜明,锈痂皮壳叠嶂覆盖,其上仍有少量绿锈点染,更见红斑崭露,整体锈相趋熟,说明其出坑已有四五十年以上,而本品正是早年猎获于陕西地域。续察皮壳锈痂,分布十分的自然,锈痂皮壳坚实不糟,一股自然天成的老态龙钟之相,直入眼底,识者当无话可说。再察其材质,青铜质地,铜色异常老旧。如此这般,本品锈相与东北冻坑出品完全不同,确实更具备传统而典型的锈相特征,这里展示出来,也是一种说明。至此,辩锈识浆,无需赘述,本品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盖天下贼伪皆不可得,其门洞开,自当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大康六年”纪年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一眼开门见山之品,无人再敢置疑之。如前所诉,本品存世虽非仅一二,然三相一材过关者至今仍很罕见,绝非轻易可得(本品有伪仿品亦见流市),可谓仍具不小的收藏价值。

此外,大康纪年钱不仅是铸量铸种最丰富的品种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出现和出名的辽代纪年钱。其中,据公开记载,1972年辽墓发现一枚“大康六年”钱,被当时的泉界认为是十分珍奇之品;后又发现“大康七年”钱,一样定为罕见珍品,并先后入谱,逐步得到了南北泉界较为广泛的认同。可以这样说,大康六年、七年两钱,由于个儿大、稀罕、独特而一度成为了辽钱明星。同时,由于当时此钱出于考古发掘的辽墓,自然南北专家们便省去了对钱本身真伪的考辩,考古墓葬出来的东西,都不假,不需要花力气去考证真伪啥的,这也是文博界的一种常规,也是某些只认正式考古出土品,不认民间藏品的肤浅之处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0 阅读:13

古韵燕蜀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