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开挖修复方式虽能解决问题,但面临施工周期长、交通拥堵加剧、成本高昂等诸多弊端。在追求高效、便捷与可持续发展的当下,探寻道路基础不均匀沉降又不开挖的解决方案,成为道路工程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
MNC 沉降修复技术
原理:MNC 沉降修复技术利用特制的复合浆液,通过高压设备注入地基土中。该浆液不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充分填充土体孔隙,还能与土颗粒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物理角度,填充孔隙使土体密实度增加;从化学角度,反应生成的胶结物质将土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结构体,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均匀性,有效纠正不均匀沉降。
操作要点:施工前需对道路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沉降数据测量、地质状况分析等。依据检测结果确定注浆孔位、深度和间距,一般孔间距较注浆加固法可稍大,在 1.5 - 3.5 米之间。采用专用的注浆设备注入复合浆液,精确控制注浆压力和流量。注浆压力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道路结构在 0.5 - 3MPa 之间调整。施工过程中,持续监测道路表面的变形情况,通过调整注浆参数保证修复效果均匀。
适用场景:适用于多种类型道路,对不均匀沉降较为严重但仍希望避免大规模开挖的情况有较好的适用性。例如在一些交通流量大的主干道,不能长时间封闭施工,MNC 沉降修复技术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完成修复,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非开挖地基加固桩法
原理:借助特殊的设备,在不进行大规模开挖的情况下,将预制桩或现场灌注桩植入到道路基础下方的土层中。这些桩能够分担上部路面传来的荷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小不均匀沉降。
操作要点:对于锚杆静压桩,需先在道路基础上开凿压桩孔并预埋锚杆,桩架安装牢固后,控制压桩速度,一般每分钟 1 - 2 米,确保桩身垂直。压桩过程中,监测桩的入土深度和压力变化,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桩与基础连接牢固。对于树根桩,钻孔直径通常为 100 - 300mm,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桩长和桩间距。钢筋笼制作要符合规范,注浆时保证浆液饱满,可采用二次注浆提高桩身质量。
适用场景:适用于道路基础不均匀沉降较严重,且需要较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情况。如重载交通道路,由于长期承受较大荷载,地基容易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采用非开挖地基加固桩法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表面处理与调整
原理:当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平整,但整体沉降趋势已基本稳定时,可通过对路面表面进行处理来改善行车舒适性。例如,采用微表处技术,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路面上摊铺形成一层薄的功能层,填补路面的微小坑洼,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或者使用沥青加铺层,在原路面上铺设一层新的沥青混凝土,调整路面的高程和坡度,改善行车条件。
操作要点:在进行微表处施工前,要对路面进行彻底清扫,去除杂物和松散颗粒。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微表处混合料,并控制好摊铺厚度,一般为 1 - 3cm。摊铺过程中,注意摊铺机的速度和厚度均匀性。对于沥青加铺层施工,要先对原路面进行病害处理,如修补裂缝、填补坑洼等。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加铺层的厚度,一般在 3 - 10cm 之间,控制好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和压实度,确保加铺层与原路面粘结牢固。
适用场景:适用于不均匀沉降已基本稳定,路面不平整度对行车安全和舒适性产生影响,但不需要对地基进行大规模加固处理的情况。如城市次干道或小区内道路,在沉降稳定后,通过表面处理可快速恢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