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最终“三国归晋”呢?

千古流云风散 2025-04-06 03:11:10

在三国后期,蜀汉与东吴均面临人才匮乏的状况,文臣武将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蜀汉自诸葛亮逝世之后,魏延与杨仪算是同归于尽了。蒋琬、费祎等人也相继离世,诸葛瞻缺乏足够的历练,如此一来,蜀汉就仅剩下姜维独自苦苦支撑,而内部宦官黄皓与文官谯周还在拖后腿。

东吴虽说人才还算不少,从孙权晚期他们内部斗争极为激烈,诸多名将名臣都死于非命。陆逊被孙权责骂后郁郁而终,丞相朱据被假传诏书赐死,骠骑将军吕据、名将孙仪和诸葛融被逼自尽,权臣孙峻、诸葛恪等被杀。东吴到最后就只剩老将丁奉支撑局面,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代,丁奉只能算是末流之辈了。

而在西晋(前期为曹魏),可谓名将汇聚。

曹魏时期,司马懿通过避战战术将诸葛亮消耗死,拖垮蜀汉军队。曹真和郭淮都准确预判诸葛亮北伐路线,张郃打败马谡,让诸葛亮屡次失败。到了西晋,邓艾、钟会、郭淮和陈泰等大将分工明确地对付蜀汉,邓艾常驻陇西防御蜀汉。陈泰长时间多次击败姜维,收复蜀汉占领的土地。西晋时钟会率领大军正面进攻剑阁,邓艾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城下,致使姜维首尾难以兼顾,刘禅只能乖乖出城投降。

西晋对付东吴的统帅名将也是一批接一批。羊祜镇守荆州时采用怀柔策略瓦解东吴,唯有陆抗能与他一较高下,东吴最后名将陆抗中年去世。杜预接替羊祜后助力西晋的灭吴战略计划,占据江陵这一有利地势。王濬在蜀汉灭亡后,于益州建造大型战船,使得东吴的长江天险与水军优势全然丧失,顺江而下冲破东吴防线。王浑在淮南击溃东吴军队。各路大军相互协作灭掉东吴。

总结,诸侯争霸军阀割据,实质是人才的培养和竞争。西晋接替曹魏,在人才竞争占据绝对优势,最终实现了三国归晋。

0 阅读:10
千古流云风散

千古流云风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