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亲人会渐行渐远?李叔同三句话道破原因,太通透了

文史书生一枚 2024-07-09 09:14:4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生活就像快进的电影,不会为任何一秒而停留。与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似乎也在时间的洪流中渐渐消散。对于亲人关系,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而他的言论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通透地看待这件事。那么,他都说了些什么呢?

所谓亲人关系,指的就是由血缘或婚姻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从狭义上来说,一般的亲人关系不外乎于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夫妻关系三种。李叔同就曾对于不同亲人之间的关系做出过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放到现在来看,可以说是相当通透了。

在深入分析一个人的想法之前,首先得了解这个人,李叔同也不例外。7月3日,大型纪录片《李叔同》的交流推广活动在杭州召开,该纪录片围绕李叔同的人生三阶段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展开,被誉为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人生启示录”。

该纪录片的播出,再一次将李叔同的名字推入大众的视野。李叔同,1880年出生于一个商贾世家。他的家族主要经营盐业与银钱业,因此家境相当殷实。然而,虽然家里的物质条件很好,但幼时的李叔同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幸福。这就要从他的父母开始说起。

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是晚清时期的一名进士。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他选择从商是因为仕途不顺。然而,李世珍并不是如此。

虽然他32岁时才考中举人,53岁才中进士,这中间的辛酸无人能知,但高中之后,李世珍也是迎来了他仕途的巅峰期。他官至吏部主事,掌管官员的选拔与任免,已经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位了,他还和当时的朝廷红人李鸿章有所交流。

然而,就在他仕途的巅峰时期,李世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选择弃官从商。后面的事情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李世珍的盐商生涯非常顺利,李家也在他的经营下兴旺起来。

而李世珍一共娶了一妻三妾,李叔同的生母,就是李世珍的第四房王氏。王氏刚成年就被迫嫁给了已经六十岁的李世珍,因为当时的李叔同迫切地需要一个健康的儿子来传递香火。

王氏也没有辜负期待,第二年就生下了李叔同,李世珍对这个儿子也是非常重视,给予了很多关照。

然而,1884年8月5日,李世珍去世,留下了年且五岁的李叔同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

他的母亲本就是李家的小妾,和李叔同年龄相差了四十多岁,原本的处境就已经很尴尬了,李世珍去世后,李叔同和他的母亲就更加如履薄冰了,做什么事都得看别人的脸色。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李叔同渐渐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陪着自己的母亲去看戏,甚至还因此养成了看戏的爱好。虽然处境艰难,但在母亲的陪伴下,日子也算是一天一天过着。

长大后的李叔同带着母亲和妻妾离开了天津,来到上海。而日渐年迈的母亲在去世前,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回到李家。然而,李叔同的兄长却拒绝让王氏入门。

当李叔同扶着母亲的灵柩回到老家时,他写下:“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日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这番话开篇就点明,亲人之间的离别是生命中难以承受的痛楚,父母那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牵挂更是难以忘怀。

然而,父母离开人世后,夕阳西下,乌鸦啼叫,曾经的记忆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无论怎么怀念,我们都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只能带着父母的心愿继续活下去。就像他曾经春游时写下的那样:“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而第二段亲人关系,就是李叔同和他的二哥李文熙之间的关系。李文熙是李世珍的二房所生,他们的大哥李文锦早逝,可以说,李叔同和李文熙两兄弟虽然同父异母,但也是除了母亲外,彼此唯一的依靠。

1885年,六岁的李叔同就开始跟着兄长李文熙读书。李文熙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无论是课业内容,还是礼仪规范,李叔同都不能马虎。这种启蒙教育,虽然再一次压抑了李叔同的天性,但也帮助他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李文熙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失去了父亲的他被迫成为少掌门,当时的他才17岁。为了维护家族的商业,李文熙希望李叔同可以和他一起接手家族产业,而李叔同却只想从政。由此,两人也渐行渐远。

再加上李文熙不让李叔同母亲的灵柩归家,两人因此产生了争执,儿时的感情也渐渐破裂。

到了1901年,李叔同想要去探访兄长,但恰逢八国联军侵华,北上的路被堵住,李叔同只能到达天津,最终也没能见到兄长李文熙。后来,他写下:“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当亲密无间的兄弟俩现在却连面都见不到一次时,也难免怀念起曾经的光景。

作为手足,他们曾经确实有过一段非常亲密的经历。然而,在父亲离世后,好像这一切都随着时间消散了。

“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犹如草上霜。”长大之后,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也会因利益产生隔阂,也会因为道不同而不相为谋,最终走向分道扬镳的结局,变成彻底的陌路人。

而在夫妻关系方面,李叔同的经历就更复杂了。到了成家的年龄后,在兄长和母亲的安排下,他和门当户对的茶商之女俞蓉结婚。他们一同迁居上海,在此之前,俞蓉为李叔同生了三个儿子。没过多久,李叔同就前去日本留学,结识了日本女子春山淑子并与她结婚。

然而,从小就接触了佛教的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对佛门产生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开始接纳佛教思想的精髓。39岁,顿悟的李叔同决定皈依佛门,出家为僧。

在做出这个最终决定时,李叔同放下了对俞蓉的愧疚,也放下了对春山淑子的情感,放下了所有的情感纠葛。他写下:“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了你;缘散,我看见你在人群中。”也许,当缘分散尽时,一段关系自然也就维持不下去了,只能最后落得一声叹息。

参考资料:

《大型纪录片<李叔同>新片交流推广活动在杭州召开》中国日报网

0 阅读:0

文史书生一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