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终于取出戴了十六年的节育环|记者过年

轻食生活实验健言 2024-02-26 11:10:44
1. 点击↑↑蓝字进入“健言”主页

2024年2月21日,妈妈做了无痛取环,整个手术过程不到30分钟。(南方周末记者黄思琪/图)

“以前没觉得上环对身体是负担,但现在后怕了。如果有更好的避孕措施,我不会建议你上环。如果换到今天,我会选择生两个娃,然后结扎。”

南方周末记者 | 黄思琪

siqi30@163.com

责任编辑 | 曹海东

又是一年正月十二。二十五年前的今天,妈妈的肚子被剖开一刀,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二十五年后,妈妈再一次进入手术室,取出在她体内放了近十六年的节育环。

选在这个日子取环,和我艰难的出生一样充满变数。这场手术先是被突如其来的经期打乱,而后遇上春节长假,最后定在了节后的第一个手术日——恰巧是我的生日。

这是妈妈第二次取环。算上从2000年开始戴了八年的T形环,她已经和节育环共处了二十四年。

节育环又叫宫内节育器,把它放在子宫里,可以通过刮擦子宫壁造成无菌性炎症,影响受精卵正常着床受孕,这种避孕方式在中国被广泛使用。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7年,我国3.53亿育龄妇女中,节育环的使用比例高达52.18%。

妈妈的经历,也是上亿女性的隐痛。2022年发表在《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的一项综述表明,金属单环的建议使用时间为10-20年,活性圆环为8-15年,V形和其他环如T形、宫形等一般为5-10年。女性绝经后,节育环失去避孕意义,随着子宫萎缩,节育环嵌顿、异位的概率和取环的危险系数都会上升。因此,超出使用年限或已绝经的女性,都应及时更换或取出节育环。

在上世纪80、90年代使用节育环响应计生政策的育龄女性,早已到了该取环的年纪。然而,2018年一项发表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研究显示,约1/4的中老年妇女并没有将节育环适时取出。

有朋友告诉我,她的妈妈已经进入更年期,但一直没有取环。妈妈隔壁病床的病友上环超过二十年,在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前,从没想过取环。就像我妈一样,没有特殊事件触发,总觉得还能再拖一拖。

01节育环过了“保质期”

在我1岁那年,妈妈主动到医院上了环。2008年,她怕老环戴久了嵌进肉里,主动到医院门诊换了新环。取环时没打麻药,印象中“比生孩子还疼”。

上环避孕简便高效,但常见的副作用是月经量增多,如果剧烈运动后节育器异位,还可能导致子宫穿孔。妈妈对节育环还算适应,最大的影响是经期比上环前延长2-3天。但在我的近亲家族里,至少有两位女性在上环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得不将环提前取出。

一年前,妈妈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她怀疑和节育环有关。我劝她取出来,但第一次取环留下了疼痛的阴影,她始终没有下定决心,“等更年期再说吧”。

今年春节前,出血变得更加频繁——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连续出血超半月,妈妈终于去医院做了一次阴超。检查显示,出血点是一颗接近五公分的子宫肌瘤,出血可能由节育环引起,但具体原因仍无法判断。主治医生建议做宫腔镜手术,取环的同时刮取子宫内膜做病理检查。

医生告诉我们,如果仅仅取环,可以选择是否无痛,但宫腔镜手术要求全麻,怕疼的妈妈松了口气。

春节前,妈妈提前办理了预住院,做完血常规、尿常规、B超、白带、肺部CT等检查。为避开经期,手术延迟到节后,提前一天住院,晚上十点后空腹,而后是漫长的等待。

下午两点,手术正式开始,包含术前等待、麻醉、手术和术后复苏,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在病床上刚读的穿越小说,变成了手术时做的梦,妈妈睁眼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怎么就结束了?我刚才还在古代呢。”

医生给家属展示取下的节育环,这是第一代新型材料的“爱母环”,在妈妈体内放置近十六年。(南方周末记者黄思琪/图)

这次取出的节育环呈V形,在当时是新上市的“高级款”。和传统的不锈钢、硅胶节育环相比,这款“爱母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根据官方说明,最多能在体内放置十五年。算起来,妈妈这枚刚过“保质期”。

我给她看照片,她一脸不可置信:“怎么是这个形状的?”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上的是O形或T形环。医生告诉我,这枚节育环在妈妈体内已经移位,和正常状态相比旋转了90度,但妈妈历年的体检报告里却显示“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

02没有人告诉她,“安全期并不安全”等待手术的时间里,我想起2022年底,我和妈妈有过一场长谈,关于她为什么生下我,关于生育的后遗症,也关于她的节育环。即便亲如母女,开口谈论这个话题也需要克服耻感。我采用的方法是,借助“他者”开启对话。2020年,我给妈妈转发了一篇展览介绍,艺术家周雯静的母亲绝经后取环,经历了术后大出血,启发周雯静直视节育环带给女性的伤痛,创作了《女人系列·节育环》。她收集三百多种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节育环形态,用铜线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它们的形状。我第一次意识到,妈妈身体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个物体,我没问时,她从不主动提。此后,每当刷到“带着妈妈取环”的视频和推送,我都会转给我妈,以示拖延取环的危害,生怕她忘了这件事。和妈妈对话的过程,我能感受到两代女性思维的差异:她认为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而我对此保持怀疑;她主动承担了避孕的责任,而我认为男性也需分担这份风险。现在,网络上有无数关于避孕的资料,就算我不主动刷,大数据也会把相关的视频推送到首页。但在当时,没有人告诉妈妈“安全期并不安全”。外婆做过生产大队的计生主任,也没给她“补过课”,她们之间从不交流这些。术后两小时,妈妈恢复了正常走动和饮食,第二天即可出院。等待病理检查的过程中,她告诉我,“以前没觉得上环对身体是负担,但现在后怕了。如果有更好的避孕措施,我不会建议你上环。如果换到今天,我会选择生两个娃,然后结扎。”谁来结扎,你还是我爸?“不知道,没聊过。”她想了想,“如果他不愿意,那就我吧。”校对 | 胡晓 视觉 | 谭梓莜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3日南方周末转载、提供新闻线索请在后台留言

0 阅读:0

轻食生活实验健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