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原理
- 红富士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枝条等病残体中越冬,也可以在芽的鳞片内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越冬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源,通过气流传播到新叶上。当分生孢子落在苹果叶片表面,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叶片的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组织。在叶片细胞内,病菌不断生长、繁殖,分泌毒素和酶类,破坏叶片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导致叶片出现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大量脱落。
2. 传播途径
- 气流传播: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传播载体,在果园中,分生孢子很容易随着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一旦果园中有少量病叶产生分生孢子,就可以通过气流将病菌传播到整个果园,甚至传播到相邻果园。
- 雨水传播:降雨时,雨滴的飞溅作用可以将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冲刷下来,并带到周围的叶片上。同时,雨水可以使分生孢子在叶片表面更好地分散和萌发,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3. 发病条件
- 气候因素: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斑点落叶病发病的关键气候因素。该病在春季和秋季较易发生。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一般在20 - 28℃,当温度在这个范围内,且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病菌的分生孢子容易萌发和侵染。尤其是在连续降雨或多雾的天气条件下,果园湿度长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会大大增加发病的几率。
- 树势强弱:树势较弱的苹果树更容易感染斑点落叶病。例如,果园土壤肥力不足、施肥不合理(如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干旱或积水等情况导致树体营养失衡,会使树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另外,果树负载量过大、修剪不当导致树体通风透光不良等因素也会影响树势,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 品种特性:不同苹果品种对斑点落叶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红富士苹果相对比较易感病,这与其叶片的组织结构、生理特性等因素有关。
4.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
- 清园:在秋冬季节,彻底清除果园内的落叶、病枝等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从源头上降低病原菌数量。
- 合理施肥:加强果园的施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例如,可以在秋季施足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
- 合理修剪:通过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例如,疏除过密的枝条、重叠枝、交叉枝等,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同时,合理的修剪可以调节树体营养分配,增强树势。
- 化学防治
- 预防为主:在苹果树萌芽前,喷施3 - 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菌。在落花后至果实套袋前,是防治斑点落叶病的关键时期,应每隔10 - 15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 - 1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液3000 - 4000倍液等。
- 注意事项: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施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