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燃的竹!一丛丛芦竹里“种出”天然气

武汉发布 2025-02-18 17:03:32

在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培养架上,

整齐排列着一瓶瓶绿油油的植物,

它们正在实验室营造的稳定环境下健康生长。

而在湖北荆州的种植基地,

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植被正迎风摇曳。

这正是全球第五代能源植物——超级芦竹。

它可以直接燃烧供热、发电,也能通过蓄热式高温快速绝氧热解技术,生产氢气、天然气、生物油、生物炭等,还能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几乎所有的高端能源与高端化学品,包括绿色甲醇、绿色乙醇、汽柴油、航空煤油(SAF)、液氨、乙二醇、烯烃、芳烃等,从而全面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下游产品。

【研发者说】

花费12年,从大自然中找到一种“最燃”的植物

讲述人: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源植物研发中心副主任 韩晓红

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源植物研发中心副主任韩晓红在检查芦竹小苗生长情况。

为了找到一种“最燃”的植物,我们的科研团队沉下心来,花费了12年时间,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寻找、收集,目前已收集了超过1000种野生芦竹种质,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野生芦竹种质资源库和芦竹抗性基因库。

利用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我们培育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芦竹商业化新品种。

超级芦竹的生长速度极快,亩产可达5吨/年,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割20年以上。

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源植物研发中心副主任韩晓红在检查芦竹小苗生长情况。

你可能想象不到,超级芦竹真的可以称为“最燃的竹”。它有着惊人的能量,所提供的热值与煤炭十分接近。

这意味着,种芦竹相当于种能源。只要种下一片超级芦竹,就如同拥有了一处“绿色煤矿”,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清洁能源。

芦竹种出来之后,除了作为“硬货”直接代替煤炭用于供热、发电,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希望把它“变软”变成其他清洁能源与产品。

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大为进化。我们研发的蓄热式快速热解技术,可以把超级芦竹在短时间内裂解为热解气和生物炭。

其中的热解气,又能“拆分”出氢气、天然气、绿色甲醇、航空煤油等能源产品。

就连剩余的“尾货”生物炭,既能作为炭基肥料、土壤改良剂、活性炭,还能“高大上”地作为新能源电池的炭基导电材料。

这一技术,帮助我们将原料“吃干抹净”,利用率可以接近100%,其热效率也能达到85%。下一步,还将继续向前,有望开发出“负碳航空燃油”等产品。

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正在培育芦竹小苗。

这种“负碳”的意思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仅不排出二氧化碳,还能进一步吸收二氧化碳。

这也是我们研究超级芦竹赋予它的另一层绿色生态价值:在能源转型需求的驱动下,通过结合传统植物的生物特性研究,并借助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超级芦竹能够助力我们生态修复与减碳目标的达成。

目前,我们的热解技术,在中试过程中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这项技术推向更广泛的市场,充分释放超级芦竹的清洁能源潜力。

【大众点评】

把自然的问题交给自然去解决

用生物科技创新给出全新的能源转型方案

工作人员在检查芦竹生长情况。

讲述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双碳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武汉市双碳产业研究院秘书长齐睿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双碳产业的研究人员。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核心是技术创新,既包括机械工程领域的创新,也有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

我站在鄂尔多斯巨大的露天煤矿前思考,既然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离不开煤炭,有没有可能让煤炭不从地下挖出来,而是从土里长出来、从空气中捕下来呢?

芦竹种质资源。

一次偶然的双碳产业交流会,我遇到了兰多生物,了解到他们正在攻克的技术难题就是我突发奇想的双碳解决方案之一:把自然的问题交给自然去解决,用生物科技创新给出全新的能源转型方案。

超级芦竹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碳捕集能力,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宝贵的生物质能源,然后形成一系列高附加值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在双碳产业的绿色溢价难题,给出了一个难得的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共解。

超级芦竹产业进一步延伸到绿氢、绿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产业都极具发展前景。

对武汉而言,我们已经有了双碳政策和市场的先发优势,迫切需要将这一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超级芦竹也许是一个答案。

目前超级芦竹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还很脆弱,政府接受度低,政策壁垒比较大,需要各地先行先试,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和产业、金融模式创新,让这棵萌发于武汉的嫩芽在全世界茁壮成长。

(统筹:张凡 谌达军 整理:记者金文兵 图片:受访者提供)

0 阅读:19
武汉发布

武汉发布

关注武汉变化发布武汉资讯 关注身边诉求放眼全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