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读《出师表》,才明白诸葛亮到底有多疼刘阿斗

风云变幻谈 2024-10-14 11:40:47

人生有太多的时候,是在后知后觉中成长的。

当我们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的一些人、一些事,在时光的打磨下,早已沉淀出醇厚的意味。

就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少时读来,只觉忠心赤胆,长大后重温,才深深感受到其中浓得化不开的疼惜。

还记得初读《出师表》时,困惑于那长长的奏章,不解其中的殷殷嘱托。

彼时年少,只晓其忠,不知其爱。

直到人到中年,方才顿悟,那些絮絮叨叨的唠叨,不正是一个长辈、一位老父亲最真挚的关切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短短数语,道尽了举步维艰的时局。

这何尝不是诸葛亮对刘禅处境的担忧?

大厦将倾,社稷难撑,一个年轻的皇帝,该如何担负起这千钧重担?

言语间,满是诸葛亮对这个晚辈前途的忧虑。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愚以为宜。"

他反复叮嘱刘禅用人之道,大事小情无不交代。

这哪里是臣子对君王的进言,分明就是长者对晚辈的教诲。

他知道刘禅虽为人主,却不谙世事,唯恐他稚嫩的双肩,难以担负起山河社稷。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衣、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字里行间,对刘禅的提点、叮咛,何其细致入微。

这,不正是"老父亲"最朴素的爱么?

"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诸葛亮写下最后一句话时,想必老泪纵横。

他何尝不懂,自己这一去,生死难料。

可他放心不下这个没有父亲呵护的孩子,放心不下他肩负的这片山河。

所以,他只能把满腔的爱,化作这一纸嘱托,从头到尾,事无巨细。

少时不懂诸葛亮,只道忠而已矣。及至人到中年,方知忠之外更有爱。

那是师长对晚辈的爱,如山如海;那是长辈对后辈的爱,细如针线;那是父亲对儿子的爱,重于泰山。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深沉的爱,诸葛亮才能在临别前,交代得如此详细,叮嘱得如此殷切。

再读《出师表》,仿佛听到诸葛亮对刘禅絮叨的唠叨,仿佛看到他为刘禅茶饭不思的操劳。

他用自己的一生,撑起了刘禅的一片天。

这,难道不正是最伟大的父爱吗?

人到中年,方懂《出师表》。

读懂了诸葛亮对刘禅的疼爱,也读懂了长辈们对我们的疼爱。

原来,我们曾被如此深爱着,只是在年少时,不懂罢了。

所以,趁着长辈还在,多去倾听他们絮叨的唠叨吧。

那里面,藏着世间最宝贵的爱。

懂得了这份爱,你便多了一份前行的勇气,多了一盏指路的明灯。

诸葛亮用《出师表》表达对刘禅的爱,我们又何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爱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请别让爱流于表面,请用心去倾听,用行动去诠释,这,才是对《出师表》最好的诠释。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