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国家实验室走出青岛,布局广州

青记爱观察 2024-12-07 06:18:43

挂牌两年多的崂山实验室接连迎来大动作。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11月26日,在全国政协“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崂山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在会上发言。

这一报道显示,“崂山国家实验室”这一名称正式在中央媒体上出现,此前该实验室一直称为“崂山实验室”。

再往前,11月18日,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与海洋产业分论坛上,崂山实验室广州研究院正式揭牌。

根据南方日报的报道,广州研究院是按崂山国家实验室总体规划布局,重点推进建设的异地科研机构,以广州海洋实验室为主体,紧扣南海创新资源,按照崂山实验室赋予的目标与方向,将主要承担崂山实验室部署在南海相关的国家战略科技业务,开展核心科学问题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创新基地。

此外,根据三亚官方透露的消息,崂山实验室海南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实际上,从去年年底以来,新一批挂牌的国家实验室纷纷亮相的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加快网点和分基地布局。

1

上海2024年2月发布的《2023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提到,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沪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3+4”总体格局初现。张江实验室、临港实验室和浦江实验室3家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

广东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到,鹏城、广州国家实验室全面顺利运行。

浙江省发布2023年成绩单时提到,首家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

青记此前曾在文中表示,由于国家实验室数量极其有限,每个领域只有一个,未来国家实验室的跨区域合作也将成为各地“招商”的重点。

崂山国家实验室走出青岛,布局广州和三亚,即是其中一例。

目前来看,国家实验室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布局。

根据《2023上海科技进步报告》,上海除了三家国家实验室,还有4家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其中合肥实验室上海基地、广州实验室上海基地已经揭牌成立。

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成功落地。

此外,济南明确提出,抢抓量子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

广州早在2020年就提出,除了呼吸健康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国家实验室,还要打造两个国家实验室基地——张江实验室广州基地、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

山西在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未来5年将全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建设怀柔国家实验室山西基地。

三亚提出,推动合肥实验室海南量子基地、崂山实验室海南基地、汉江实验室三亚基地加快落地。

鹏城实验室在其2023年总结中提出,积极推进南京基地、广州基地建设和网点布局。

2

新一批国家实验室在全国加速布局,背后有两层逻辑。

一层是科研逻辑。随着新一轮国家实验室序列布局完成,国家实验室愈发成为了稀缺资源,而且国家实验室都是聚焦某一行业,相当于这一行业的最高科研力量。

另一层是产业逻辑。越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跟基础科研联系越密切,尤其是在当下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

也因此,各地国家实验室也将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一环,加大实验室跟所在区域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力度,同时围绕国家实验室之间的跨区域合作也成为了一些地方招商的重点。

比如,张江实验室所在的张江本身就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区域,又被称为“中国芯谷”,现有集成电路企业800余家,从业人员8万,2023年营收达1893亿元。

合肥市成立以发展量子科技为首要任务的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营首个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制定《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产业”双高地。

深圳鹏城实验室聚焦宽带通信、新型网络、网络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更是直接跟深圳主导产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密结合。目前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开园运营。

3

对于青岛来说,还是要充分发挥崂山国家实验室在“服务国家海洋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海洋高质量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大使命任务中的作用,在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为推动海洋科研成果转化,青岛于2022年1月新调整组建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加入青岛市属国企集团行列,推动更多海洋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2023年8月,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科技部批复,这是山东省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

2024年11月29日,在山东省发改委公布的2024年度拟支持的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名单中,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国实智能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参与的“深远海智能观探测装备运维示范建设项目”入选,类别为“业态模式创新攻关类”。

但目前来看,崂山实验室的研究还是停留在此前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原有海洋科学层面的优势,在深海装备等海洋工程领域缺乏亮点和开拓。

而国家实验室很重要的一点机制创新就是,要摆脱单一学科限制,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1月18日崂山实验室广州研究院揭牌现场,广州海洋实验室与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海智人”)在论坛上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深海智人于2021年6月在南沙正式注册成立,其核心创始团队成员皆为90后青年才俊。该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深海工作级机器人及海洋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该领域由进口产品垄断的市场格局。

可以看出,广州海洋实验室瞄准前沿未来产业方向的突破思路。

此前,崂山实验室曾与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以及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首台国产深海微生物原位采样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研发了高保真无污染的深海原位基因组采样仪器和制备装置,实现了深海微型生物多点位化、多尺度化、自动化的高保真原位采样和分析。

但整体感觉,这些研究还是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层面,场景应用范围偏窄,跟当前深海采矿等可能的商业化场景距离还很远。

可供对比的是,据光明日报等媒体今年6月报道,由央企五矿集团所属长沙矿冶研究院研制出了全球首台可以在6000米深海洋中从事矿产开采工作的深海采矿车,被看作是海洋矿产开采工作中的一大技术突破。

据了解,该深海采矿车辆平台具备高度智能化和电动化特点,能够在海底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定位,并实现矿产的自动化采集和输送,还能在极端深海环境下稳定、高效地进行作业,大大提高了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青岛在现代海洋产业布局上的多点开花,也限制了崂山国家实验室跟前沿产业的融合,其所在的蓝谷虽然挂着海洋科学城的名头,但除了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缺乏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同时蓝谷管理模式和城市建设的落后又进一步限制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与之对比的是,位于三亚的崖州湾科技城一方面引进了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深海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另一方面聚集涉深海科技企业1000多家,重点发展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深海养殖等产业,比如央企招商局集团打造的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项目已经进入二期。

需要注意的是,招商局这样的央企,不仅有产业,同时也是产城开发的好手,早在2019年就参与到深海科技城和南山港板块的产业新城开发中。

4

除了崂山实验室,青岛也需要抓住国家实验室布局机遇,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配套国家实验室基地招商,建立起更全面、多层次的、跟重点产业布局匹配的科研体系,凝聚大批高精尖人才,带动青岛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比如,深圳鹏城国家实验室在虚拟现实领域跟青岛有着密切合作。

2021年3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高文教授“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学术报告会在山东大学(青岛)举行;同时举行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高文院士受聘仪式暨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联合实验室签约与揭牌仪式。

0 阅读:1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